庄陵挽歌词三首(其二)

观风欲巡洛,习战亦开池。

始改三年政,旋闻七月期。

陵分内外使,官具吉凶仪。

渭北新园路,箫笳远更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庄陵挽歌词三首》的第二首,通过对庄陵(即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观风欲巡洛”一句,借助自然界的风来勾勒出一幅庄严肃穆的场景,洛水流经这里,使得这片土地显得更加神圣。"习战亦开池"则透露出古人修建陵墓时的一种习俗,即在陵区内外设置各种设施,包括用于军事训练的场所和供娱乐用的池塘。

“始改三年政”表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这里的“三”可能指的是唐玄宗即位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开始进行一系列政策变革的时期。紧接着,“旋闻七月期”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急转,七月在古代是夏季的收尾,也象征着事物的终结。

“陵分内外使,官具吉凶仪”一句中,"陵分内外使"指的是陵墓区划分了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守卫和管理者。"官具吉凶仪"则显示出古代对死者的尊重与哀荣,即便是亡者,也要保持一定的礼仪,以示敬意。

“渭北新园路,箫笳远更悲”中,“渭北”指的是陵墓所在的位置,"新园路"则可能是指通往陵区的一条新的道路。"箫笳"一词,通常用来形容军队行进时的乐声,但在这里,它却与“远更悲”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哀伤和孤寂的氛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庄陵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沉重感、生死的无常,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哀愁。

收录诗词(441)

张籍(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为乌江人

  • 字:文昌
  • 籍贯: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
  • 生卒年:约767~约830

相关古诗词

庄陵挽歌词三首(其三)

晓日龙车动,秋风阊阖开。

行帷六宫出,执绋万方来。

惨惨郊原暮,迟迟挽唱哀。

空山烟雨夕,新陌绕陵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早春闲游

年长身多病,独宜作冷官。

从来闲坐惯,渐觉出门难。

树影新犹薄,池光晚尚寒。

遥闻有花发,骑马暂行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早春病中

羸病及年初,心情不自如。

多申请假牒,祗送贺官书。

幽径独行步,白头长懒梳。

更怜晴日色,渐渐暖贫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早朝寄白舍人严郎中

鼓声初动未闻鸡,羸马街中踏冻泥。

烛暗有时冲石柱,雪深无处认沙堤。

常参班里人犹少,待漏房前月欲西。

凤阙星郎离去远,閤门开日入还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