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庄陵挽歌词三首》的第二首,通过对庄陵(即唐玄宗李隆基的陵墓)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观风欲巡洛”一句,借助自然界的风来勾勒出一幅庄严肃穆的场景,洛水流经这里,使得这片土地显得更加神圣。"习战亦开池"则透露出古人修建陵墓时的一种习俗,即在陵区内外设置各种设施,包括用于军事训练的场所和供娱乐用的池塘。
“始改三年政”表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这里的“三”可能指的是唐玄宗即位后的第三年,也就是开始进行一系列政策变革的时期。紧接着,“旋闻七月期”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急转,七月在古代是夏季的收尾,也象征着事物的终结。
“陵分内外使,官具吉凶仪”一句中,"陵分内外使"指的是陵墓区划分了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守卫和管理者。"官具吉凶仪"则显示出古代对死者的尊重与哀荣,即便是亡者,也要保持一定的礼仪,以示敬意。
“渭北新园路,箫笳远更悲”中,“渭北”指的是陵墓所在的位置,"新园路"则可能是指通往陵区的一条新的道路。"箫笳"一词,通常用来形容军队行进时的乐声,但在这里,它却与“远更悲”相呼应,营造出一种哀伤和孤寂的氛围。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庄陵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历史的沉重感、生死的无常,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