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帐梅

春融剡雪道人家,素幅凝香四面遮。

明月满床清梦觉,白云堆里见疏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明本的《纸帐梅》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冬日里静谧而雅致的画面。

首句“春融剡雪道人家”,虽言“春融”,却非春暖花开之时,而是以“融”字暗示冬雪消融的情景,巧妙地将季节转换与人物居住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冬末春初的氛围。“剡雪道人家”则点明了地点,暗示这是一个位于剡溪边的雪后宁静村落,为整幅画面铺设了背景。

次句“素幅凝香四面遮”,“素幅”指的是白色的布或纸张,这里比喻为覆盖在四周的雪,而“凝香”则是借喻雪中蕴含的清新之气,或是远处梅花的香气,通过“四面遮”描绘出雪覆盖大地、香气弥漫四周的景象,既表现了环境的纯净与宁静,也暗示了诗中所要突出的主题——梅。

第三句“明月满床清梦觉”,将读者的视线从室外引入室内,通过“明月满床”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美好,也暗示了主人公在这样一个清幽环境中,能够享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仿佛连梦境都变得清澈而纯净。这一句通过视觉与情感的双重描绘,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情感深度。

最后一句“白云堆里见疏花”,将视角再次拉回室外,通过“白云堆”这一形象,描绘了一个云雾缭绕、轻盈飘渺的景象,与前文的雪景形成呼应,同时“疏花”二字则点明了梅的存在,梅树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高洁之感。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诗人内心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向往。

综上所述,《纸帐梅》通过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幅冬末春初、雪后月夜、梅香四溢的宁静画卷,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也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赞美与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思的佳作。

收录诗词(86)

明本(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朝僧人。俗姓孙,法号智觉,西天目山住持。从小喜欢佛事,稍通文墨就诵经不止,常伴灯诵到深夜。24岁赴天目山,受道于禅宗寺,白天劳作,夜晚孜孜不倦诵经学道,遂成高僧。仁宗曾赐号“广慧禅师”,并赐谥“普应国师”。憩止处曰幻住山房

  • 号:中峰
  • 籍贯:钱塘(今杭州)
  • 生卒年:1263—1323

相关古诗词

九字梅花咏

昨夜西风吹折千林梢,渡口小艇滚入沙滩坳。

野桥古梅独卧寒屋角,疏影横斜暗上书窗敲。

半枯半活几个擫蓓蕾,欲开未开数点含香苞。

纵使画工奇妙也缩手,我爱清香故把新诗嘲。

形式: 古风 押[肴]韵

留题惠山寺

惠山屹立千仞青,俯瞰天地鸿毛轻。

七窍既凿浑沌死,九龙攫雾雷神惊。

霹雳声中白石裂,银泉迸出青铅穴。

惟恨当年桑苧翁,玉浪翻空煮春雪。

何如跨龙飞上天,并与挈过昆仑巅。

散作大地清凉雨,免使苍生受辛苦。

我来叩泉泉无声,□曲冷光沈万古。

殿前风桧砉然鸣,日暮山灵打鼓钟。

形式: 古风

题金山寺

半江涌出金山寺,一簇楼台雨岸船。

月到中宵成白昼,浪翻平地作青天。

塔铃自触微风语,滩石长磨细浪圆。

龙化楚人来听法,手擎珠献不论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松月

天有月兮地有松,可堪松月趣无穷。

松生金粉月生兔,月抱明珠松化龙。

月照长空松挂衲,松回禅定月当空。

老僧笑指松头月,松月何妨一处供。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