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快到收割新熟的麦子来接续去年的陈谷了,幸亏有各孙辈来替我收割。
连续几个晚上的阴雨毁坏了收打作物的场圃,初升的太阳令乡邻欢欣鼓舞。
赶紧做好大饼给外孙吃以补偿他的饥饿困乏,多取一些自酿的酒来慰劳辛勤收割的外孙。
收好新麦关闭粮仓回到家里总算结束了农事,写下这首诗来赞扬外孙不辞劳苦的精神。

注释

赖有:幸亏有。
阴霪:连绵不断的雨。
村酤:村酒。
闭廪:关闭米仓。
廪,米仓。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绘的是外孙在麦收季节帮助家中收割的情景。诗人以朴实的语言,展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亲情的温暖。

首句“欲收新麦继陈谷”,开门见山,点出农忙时节,亟待收割新麦以接续去年的存粮。接着,“赖有诸孙替老人”表达了老者的欣慰,因为有年轻一辈前来帮忙,减轻了他的劳作负担。

“三夜阴霪败场圃”描绘连日阴雨对麦收的不利影响,突出了农人的忧虑和焦急。“一竿晴日舞比邻”则通过邻居们因天气转晴而欢欣鼓舞的场景,反衬出前文的紧张气氛,也体现出劳动人民对好天气的期盼。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写外孙们忙碌后,急切地做饭充饥,又买来酒慰劳辛苦的自己,体现了他们的勤劳和热情。

最后两句“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总结全文,诗人看到外孙们顺利完成麦收,心中充满喜悦,写下此诗以表达对外孙们的赞赏和对他们精神的赞美。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展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画面,又流露出诗人对外孙勤劳能干的欣慰之情。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木山引水二首(其一)

引水穿墙接竹梢,谷藏峰底大容瓢。

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

乱点落池惊睡觉,半山含润沃心焦。

瓦盆一斛何胜满,溢去犹能浸菊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木山引水二首(其二)

檐下枯槎拂荻梢,山川迤逦费公瓢。

幽泉细细流岩鼻,盆水瀰瀰涨海潮。

但爱坚如湖上石,谁怜收自灶中焦。

苍崖寒溜须佳荫,尚少冬青石茧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王子立与迟等游陈家园桥败几不成行晚自酒务往见之明日雨作偶尔成咏

桃李城东近不遥,偶闻花发喜相邀。

断桥似欲妨佳思,好雨犹能借此朝。

随分开樽依绿草,偶然信马及馀瓢。

重来莫道无闲暇,紫燕黄鹂日渐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王子难龙图挽词

帝子乘鸾已列仙,遗芳留得众孙贤。

俊科蚤与寒儒竞,禁从终偿白发年。

辇路联镳惊往事,圃田回首泣新阡。

旧闻推历知天命,看熟黄粱定洒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