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赠唐浔舫

楚中唐勒,是景瑳朋辈,灵均弟子。

家在碧湘门外住,领略烟骚情思。

词卷鸣秋,酒杯问月,飘泊愁乡里。

歌离吊梦,才人通病如此。

因甚王粲从军,祢衡投刺,同倒天涯屐。

瘴水蛮花,枉题遍我辈,几行名字。

秋士伤心,夜郎搔首,四顾悲歌起。

布帆无恙,与君行且归矣。

形式: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年的易顺鼎所作,名为《湘月·赠唐浔舫》。诗人以楚地的唐勒为引,将他比作屈原的门徒,暗示了唐浔舫的文采风流和忧郁情怀。诗中描绘了唐浔舫寓居碧湘门外的生活,他沉浸在骚人的烟雨诗情之中,借词句抒发离愁,对月饮酒,流露出漂泊异乡的哀伤。

诗人进一步联想到王粲和祢衡的典故,表达对友人命运的感慨,他们都曾遭遇挫折,如同天涯孤客。接下来,诗人提到朋友身处蛮荒之地,面对瘴水蛮花,感叹他们的才华被闲置,连姓名都成了无谓的题咏。秋意袭来,引发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伤,仿佛夜郎之人般四顾茫然,悲歌自怜。

最后,诗人安慰友人,尽管处境艰难,但希望他们能像布帆一样安然无恙,一起结束这漂泊,回归故乡。整首诗情感深沉,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也寄寓了对人生际遇的哲理思考。

收录诗词(612)

易顺鼎(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实父、中硕,、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帝制失败后,纵情于歌楼妓馆。工诗,讲究属对工巧,用意新颖,与樊增祥并称“樊易”,著有《琴志楼编年诗集》等

  • 字:实甫
  • 号:忏绮斋
  •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 生卒年:1858~1920

相关古诗词

苏幕遮.自黔归,赴秋试,赋感

甚功名,何意绪。说到劳生,总没些儿趣。

二月行踪三月住。四月黔关,五月依然去。

万重山,千里路。驴背明朝,独自和秋语。

我比残鸦心更苦。一点归心,却在天涯树。

形式:

金缕曲.乙亥除日樊城度岁作

立马斜阳外。问儿时、旧经行处,雪泥安在。

犹记白云亲舍近,几度倚闾而待。

今日更车驱远迈。

十载光阴俄顷耳,只添些、闲水闲山债。

说往事,总堪爱。重来倦旅愁难耐。

况禁他天涯除夕,冷唫清话。

小店高城呼酒去,箫鼓春声一派。

独自与残镫相对。

莫向梅花频索笑,怕江南、梦醒都无赖。

明岁又,蹇驴背。

形式:

满江红(其一)渡黄河作

眼底黄河,已送尽、兴亡无数。

都付与、夕阳西下,乱涛东注。

客子梦随鸥鹭冷,英雄气挟鱼龙怒。

把闲愁万斛掷波心,奔流去。倚长剑,妖鲸怖。

吹短角,哀鸿顾。更高歌击楫,片帆飞渡。

划破江山南北走,浮来天地中央住。

问书生何处觅侯封,乘槎路。

形式:

满江红(其二)汤阴岳忠武庙

十二金牌,天下事、不堪问矣。

竟销尽、江山半壁,西湖锅里。

名父子全忠孝去,小朝廷要英雄死。

叹从今寡妇与孤儿,无生理。朱仙镇,公营垒。

汤阴道,公乡里。有精忠祠庙,足光桑梓。

白雁一声天水碧,黄龙余恨燕云紫。

待招他豪杰两河魂,归来只。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