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情景与离别之感的诗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元稹的《离思五首》其五。诗中通过对花开与人的离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易逝和人间聚散无常的感慨。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这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展示了春天的繁华景象,其中“百种花齐发”形容了春日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情景,而“偏摘梨花与白人”则透露了诗人对特定之物——梨花和所谓“白人”的特别喜爱。梨花在这里不仅代表了美好,也隐含着纯洁无暇的意象;而“白人”则可以理解为心中所思念的人,或是特定的情感寄托。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这两句则转向对现实景色的描绘,诗人站在江边,看见几株梨花树孤独地矗立在那里。这里的“两三树”并不多,却因其孤单而显得格外可怜。诗人通过“今日”一词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同时“和叶度残春”的表述则是对春光易逝的叹息,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节即将消逝的无奈与留恋。
整体而言,这四句诗通过花开、人别以及时间流转的情境,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离思图画,展示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平生欲得山中住,天与通州绕郡山。
睡到日西无一事,月储三万买教闲。
远路事无限,相逢唯一言。
月色照荣辱,长安千万门。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
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观象楼前奉末班,绛峰只似殿庭间。
今日高楼重陪宴,雨笼衡岳是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