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
题在阆州东寺壁,几时知是见君时。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之手,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朋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情感。"忆君无计写君诗,写尽千行说向谁"两句,通过反复书写来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但即便是千行文字,也只能是一种自我安慰,因为最终的渴望还是希望能够与所思之人相见。"题在阆州东寺壁"一句,点明了诗篇创作的地理环境,同时也是诗人心境的一种映射——孤寂而又神圣的地方,似乎能让诗人的情感得以寄托和传达。最后的"几时知是见君时"则透露出诗人对重逢之日的无限渴望和等待,这份期待如同悬着的心,始终无法放下。
整首诗通过对空间(阆州东寺壁)和时间(未来的相见)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以及对于亲情的珍视与渴望。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观象楼前奉末班,绛峰只似殿庭间。
今日高楼重陪宴,雨笼衡岳是南山。
石矶江水夜潺湲,半夜江风引杜鹃。
灯暗酒醒颠倒枕,五更斜月入空船。
风引春心不自由,等闲冲席饮多筹。
朝来始向花前觉,度却醒时一夜愁。
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
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