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赎陈氏为尼三首(其二)

净洗铅华迥不群,袈裟新换石榴裙。

几回卖镜凌寒雪,何意开笼见白云。

拨尽琵琶鸣晓磬,翻残贝叶惜回文。

十年抱志今方遂,多少须眉得似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尼姑的形象,她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态度。首句“净洗铅华迥不群”点明了尼姑出家前与世俗的决裂,通过“净洗铅华”这一动作,形象地表达了她对过去生活的告别,以及对清净生活的追求。“袈裟新换石榴裙”则巧妙地将尼姑的服饰变化与世俗女性的装扮进行对比,暗示了她身份的转变和内心世界的升华。

接下来的“几回卖镜凌寒雪,何意开笼见白云”,运用了两个生动的场景来表现尼姑的坚韧与超脱。前一句中的“卖镜凌寒雪”可能象征着她在逆境中坚守自我,不畏艰难;后一句的“开笼见白云”则寓意着她最终得以解脱束缚,心灵得到自由。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尼姑从世俗的束缚中挣脱出来,达到了心灵的解放。

“拨尽琵琶鸣晓磬,翻残贝叶惜回文”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尼姑修行的生活状态。琵琶与晓磬,贝叶与回文,都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分别代表了音乐与法典、文字与智慧。这两句诗通过这些意象,展现了尼姑在修行过程中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对智慧的追求。

最后,“十年抱志今方遂,多少须眉得似君”表达了对尼姑坚持理想、实现愿望的赞美。这里的“十年抱志”意味着她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而“多少须眉得似君”则是对她超越性别、精神境界的高度评价。整首诗通过对尼姑形象的刻画,不仅展现了她的个人魅力,也反映了作者对出家修行、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刻思考和赞美。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李公赎陈氏为尼三首(其三)

不是流人泪亦横,夕阳荒草诉中情。

自抛家国甘心死,窃比冰霜彻底清。

玉麈柄边红粉净,孤鸾镜里白毫生。

从今唤醒梨花梦,收拾残魂礼佛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李公寓同锡侯夜话

半间茅屋古皇前,石火烧泉话旧缘。

冷月高悬居士榻,暗风斜吹孝廉船。

挑残灯碗钟来寺,敲罢棋枰雪满天。

共卧片毡拳作枕,布衾如铁夜如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雪夜怀李公

钟尽灯微拥破衾,长宵独雪伴枯吟。

泥床白满予方卧,疏壁寒飘尔莫禁。

都尉已明三老意,邺侯未了十年心。

何时日出消残窖,洒作人间遍地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和谦受始见塞雪诗

寒天难曙角声催,被薄风停雪又来。

窖卧六年僧已老,窗飞数点客方猜。

乍如浪溅钱塘月,安得香飘庾岭梅。

赋罢不妨乘兴过,拨开粪火倒残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