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行赠汪大

红阑干,影接天,一江春水阑干前。

阑干摇红水摇绿,波底阑文百回曲。

我共春江鱼,同饮春江潮。

潮声出入鲤鱼腹,水色荡漾吴侬瓢。

吴侬家,花满畦。春风来,江北飞。君门前,千树桃。

春雨落,江南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江边的美丽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春江的景色与人的活动巧妙融合,营造出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

首先,诗中“红阑干,影接天”两句,以“红阑干”象征着江边的栏杆或树木,其颜色在春日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与天空相接,展现出一种广阔而深远的视觉效果。接着,“一江春水阑干前”则直接点明了主题——春江,春水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与栏杆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阑干摇红水摇绿,波底阑文百回曲”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江面的动态美。红绿交错的颜色变化,以及波浪中阑干倒映的曲折纹路,都体现了春江的生动与活力。同时,通过“百回曲”这一夸张的描述,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韵律感。

接下来,“我共春江鱼,同饮春江潮”两句,诗人将自己与江中的鱼儿、江潮联系起来,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潮水则带来了生命的气息,两者共同构成了春江的生命力。

“潮声出入鲤鱼腹,水色荡漾吴侬瓢”这两句继续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主题。潮水的声音仿佛在鱼腹中回响,而水色则在吴侬(江南地区)的瓢中荡漾,形象地展现了江水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自然之美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最后,“吴侬家,花满畦。春风来,江北飞。君门前,千树桃。春雨落,江南飘。”这几句描绘了江南地区的春日风光。吴侬家旁,花儿盛开,春风拂过,江北的鸟儿飞翔,门前桃花千树,春雨轻柔地洒落在江南大地。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增添了诗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生机与美丽的江南春景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春天江边的美丽景色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和谐共生的向往。

收录诗词(448)

洪亮吉(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一字稚存,晚号更生居士。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 字:君直
  • 号:北江
  • 籍贯:阳湖(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746~1809

相关古诗词

忆远行寄孙大

波淼淼,星摇摇,约君不来暮已朝。

吴帆停,越车驾,约君不来春已夏。

春光九十静掩关,几年春闲君不闲。

层云万里宵征路,却恨君闲我难住。

十五已作同巢乌,南枝北枝名对呼。

十九更作寻源鱼,晓行虽远暮复俱。

东流水深,南枝有阴。千里与万里,两心同一心。

朝心徘徊暮心怨,几日春魂自凌乱。

莫剪疏桃入户枝,春花开上横门扇。

形式: 古风

二月二十三日复与汪大上天桥饮醉歌

著书不为千年计,直借陈编压奇气。

出门不逐万古愁,聊上高阁开吟眸。

天桥楼前一杯酒,昨日苦思今在手。

我能饮,君能留,三十莫抱二十忧。

识君二十年尚少,屈指十年君未老。

眉痕鬓影未减青,一色绿衫同似草。

盈楼饮客我独眠,未饮满掷青铜钱。

座中谁识两少年,江南江北无一田。

尊深酒熟莫更催,头上一云红覆杯。

休嫌饮尽众宾散,伴客时有春禽来。

城门楼上春阳满,一鸟啭春声缓缓。

城西山色影接天,极视惟愁目光短。

今日白昼饮,复胜清宵吟,百壶虽尽意不尽。

两客所喜皆同心,醉颜时红亦时白。

一市围观不相识,颇说近来无此客。

形式: 古风

为杨孝廉梦符题钱三维乔秦中画册即寄维乔

何时得入函谷关,放笔即落终南山。

南山连绵画不竟,拔取一峰来入镜。

胸中有山即有楼,下笔有川兼得舟。

岂惟山水色不别,楼上客醉疑眠鸥。

醉颜昏昏忆孤在,逸客都为酒钱累。

剖胸欲入秦中云,洗眼仍须渭川水。

南山浮光,北山夕阳。

飞桥如云不能跨,怒蜺饮渚裁成梁。

林梢几尺天光足,怪石森森点寒绿。

此间应复置钱郎,四十癯颜尚如玉。

南高峰,北高峰,宦游今落名山中。

山川二月尤清旷,忆共钱郎饮湖上。

杨生思家静掩关,客帐梦好时时还。

吾曹须劝苦不闲,直当为画迢迢一溪之绿水,落落湖上之烟鬟。

形式: 古风

书从兄显祖画卷

家有十步池,引水蓄百鱼。

室有三尺墙,种竹满四隅。

令其泉上有石,竹中通渠;穿径之笋,不以入餐;

过桥之鱼,不使上竿。鱼皆习主人,已忘江湖思。

修竹何娟娟,亦敛干霄姿。主人不归归有时。

主人有一弟,倜傥素好奇。

曾就主人宿,爱此半亩之竹一亩池。

奇石落落,清流澌澌。掩户十日卧,出关百里驰。

莲华峰头揽明月,挂尔溪边屋角之南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