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迟赋春晚

池塘春旱欲生尘,一雨能令草木新。

脾病不嫌樱笋薄,廪空偏喜麦禾匀。

白须照水湖光净,渌酒留人鸟哢频。

但恐少年嫌老丑,眼前无复一时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春天池塘干旱,似乎要扬起尘土,一场雨却能让万物焕然一新。
即使体质虚弱,也不嫌弃樱笋的微薄,粮仓空虚时更期盼五谷丰登均衡。
白发映照水面,湖光清澈,美酒挽留客人,鸟鸣声声不断。
只担心年轻人嫌弃我衰老丑陋,眼前不再有曾经的热闹人群。

注释

春旱:春季干旱缺水。
一雨:一场雨。
脾病:指身体虚弱。
樱笋:春季的樱桃花和竹笋,象征食物的匮乏。
廪空:粮仓空虚。
麦禾匀:均匀的麦子和谷物。
白须:白发。
湖光净:湖面清澈。
渌酒:清酒。
鸟哢频:鸟儿频繁鸣叫。
嫌老丑:嫌弃衰老丑陋。
一时人:当时的热闹人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同迟赋春晚》,描绘了春天干旱后一场雨水带来的生机与诗人的情感体验。首句“池塘春旱欲生尘”形象地写出干旱季节池塘的萧瑟景象,暗示了人们对雨水的期盼。第二句“一雨能令草木新”则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雨后万物复苏的清新气象。

诗中“脾病不嫌樱笋薄”表达了诗人即使身体不适,也对春天的美食如樱桃和竹笋充满喜爱,展现了其乐观的人生态度。而“廪空偏喜麦禾匀”则反映出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希望田间的麦子和稻谷都能均匀生长。

“白须照水湖光净”描绘了诗人年迈的形象,湖面的清澈映照出他的白发,显示出岁月的痕迹。接下来,“渌酒留人鸟哢频”通过美酒和鸟鸣声,营造出宁静而宜人的春日氛围,诗人借此留住时光。

最后两句“但恐少年嫌老丑,眼前无复一时人”流露出诗人对青春不再的感慨,担心年轻人会嫌弃自己的衰老,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雨后的田园风光,融入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岁月流转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同陈述古舍人观芍药

蔼蔼堂西十亩园,晚凉迎步绿阴繁。

共惊春去已多日,争看花开最后番。

未许狂风催烂熳,故将青幄强安存。

请公作意勤欢赏,趁取残红照酒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其二)

射策当年偶一时,对床夜雨失前期。

庐间还往无多地,梦里追寻亦自疑。

螭墨屡乾朝已久,囊封希上出犹迟。

茅檐半破松筠老,归念萧然欲语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其一)

掖垣初罢斧斤响,栋宇犹闻松桂香。

江海暂来俱野客,云霄并直愧华堂。

月明似与人烟远,风细微闻禁漏长。

谏草未成眠未稳,始知天上极清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回寄圣寿聪老

五年依止白莲社,百度追寻丈室游。

睡待磨茶长展转,病蒙煎药久迟留。

赞公夜宿诗仍作,巽老堂成记许求。

回首万缘俱一梦,故应此物未沉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