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春拟韩致光

循例作诗三月尽,眼遭飘落太惊心。

拆成片片思全盛,缀得疏疏祝久禁。

肯记帽檐曾竞戴,无情屐齿便相侵。

冬郎谩把伤春酒,早日池塘已绿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林旭所作的《送春拟韩致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首句“循例作诗三月尽”,点明了时间背景,诗人于三月末创作此诗,预示着春天即将结束。接着,“眼遭飘落太惊心”一句,通过视觉感受,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凋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流逝的惊讶和感慨。

“拆成片片思全盛,缀得疏疏祝久禁。”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花从繁茂到稀疏的变化过程,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春日长久延续的祝愿。

“肯记帽檐曾竞戴,无情屐齿便相侵。”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人们在春天争相佩戴帽子、享受春光的热闹场景与现在春花凋零、屐齿无情踏过的情景相对比,突出了春日的短暂与易逝。

最后,“冬郎谩把伤春酒,早日池塘已绿阴。”这两句以冬郎(可能指诗人自己)为视角,表达了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无奈与感伤,同时也暗示了春天虽去,但生机仍在,新的生命正在孕育之中。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生动,通过对春天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流转的思考。

收录诗词(202)

林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四月雨(其一)

日出浣衣雨复下,天公不愁灶婢骂。

勃姑将妇来觑人,持竿驱之了不怕。

雨晴于我何所分,亦爱窗间有夕曛。

下笔时时成一笑,雕虫应不与斯文。

形式: 古风

四月雨(其二)

江南雨熟梅初黄,淮北雨冷川涨长。

人言日发二三尺,盐船衔尾还两塘。

故园大水年年汹,昔日儿童那知恐。

夜半官河浸入庭,起抱花盆垫书笼。

形式: 古风

赠周少蕃

画地学书间兖国,磨砖作纸见周生。

吴钩自厉谁知苦,柳脚能传世谩惊。

手冻寒天资熨斗,质莹深夜映灯檠。

他时图画詶贤母,记我诗篇劝力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别三弥彦侯归试

壮志开归路,居人抑别情。

云开逢月好,风到送弦清。

便有无涯思,真非常日声。

赠言期一得,剖璞见连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