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僧偈

目前无一法,当处亦无人。

荡荡金刚体,非妄亦非真。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亡僧偈》由唐代僧人景岑所作,通过“目前无一法,当处亦无人。荡荡金刚体,非妄亦非真。”四句,表达了佛教中对于生死、存在与真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目前无一法”,意味着在当前的时刻,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法则或实体存在,一切都在变化之中。这体现了佛教中的无常观,即世间万物皆无永恒不变的本质。

次句“当处亦无人”,进一步强调了不存在固定的自我或个体,暗示了佛教中的无我观,认为个体的存在是相对的,是由无数因缘和合而成,没有独立不变的主体。

第三句“荡荡金刚体”,使用了“金刚”这一佛教中象征坚固、不可摧毁的意象,来形容一种超越世俗理解的、内在的、自由的状态。这里的“荡荡”可能指广阔、自由之意,整体表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世界束缚、达到心灵自由的状态。

最后一句“非妄亦非真”,则是在强调这种状态既不是虚妄也不是真实的对立面,而是超越了二元对立的境界,达到了一种超越了语言和概念所能描述的真理状态。这反映了佛教中追求的“中道”思想,即在极端和偏见之间寻找平衡,不执着于任何一边。

综上所述,《亡僧偈》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佛教的核心教义,包括无常、无我、超越世俗观念的自由以及超越语言概念的真理,展现了佛教哲学的深邃与智慧。

收录诗词(19)

景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其一)

心本绝尘何用洗,身中无病岂求医。

欲知是佛非身处,明鉴高悬未照时。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偈(其二)

明月分形处处新,白衣宁坠解空人。

谁言在俗解修道,金粟曾为长者身。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其三)

忍仙林下坐禅时,曾被歌王割截肢。

况我圣朝无此事,只今休道亦何悲。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偈(其四)

敕命如雷下翠微,风前垂泪脱禅衣。

云中有寺不容住,尘里无家何处归。

形式: 偈颂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