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洪汝中方卜书院盛称天真之奇并寄及之

不踏天真路,依稀二十年。

石门深竹径,苍峡泻云泉。

泮壁环胥海,龟畴见宋田。

文明原有象,卜筑岂无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逸与学问相结合的景象,充满了对自然美景与人文精神的赞美。首句“不踏天真路,依稀二十年”,仿佛在说诗人已远离尘嚣,踏入了心灵的净土,时间在这里变得模糊,暗示着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接下来,“石门深竹径,苍峡泻云泉”两句,通过描绘幽静的竹林小径和瀑布飞流直下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宁静之美。

“泮壁环胥海,龟畴见宋田”则转向对书院环境的描述,泮池环绕,仿佛与大海相连,象征着知识的广阔无垠;龟畴(龟背形的田地)上可见宋代的农田,既体现了历史的传承,也寓意着学问的根基深厚。最后,“文明原有象,卜筑岂无缘?”表达了对文明与学问本质的思考,认为文明并非偶然形成,而是有其内在规律和必然性,强调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和谐关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书院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文明与学问深刻内涵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对知识追求的执着,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美好愿景。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寄石潭二绝(其一)

见说新居止隔山,肩舆晓出暮堪还。

知公久已藩篱撤,何事深林尚闭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寄石潭二绝(其二)

乘兴相寻涉万山,扁舟亦复及门还。

莫将身病为心病,可是无关却有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长生

长生徒有慕,苦乏大药资。

名山遍探历,悠悠鬓生丝。

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

中岁忽有觉,九还乃在兹。

非炉亦非鼎,何坎复何离。

本无终始究,宁有死生期?

彼哉游方士,诡辞反增疑。

纷然诸老翁,自传困多歧。

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为?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南浦道中

南浦重来梦里行,当年锋镝尚心惊。

旌旗不动山河影,鼓角犹传草木声。

已喜闾阎多复业,独怜饥馑未宽徵。

迂疏何有甘棠惠,惭愧香灯父老迎。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