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岩庵

看山意不浅,扶屐且同攀。

树色潺湲里,禽声窈窕间。

磴悬千尺迥,僧占一峰閒。

归路无愁失,樵人许伴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岩庵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禅意之深。首句“看山意不浅”便已点出对山景的深刻感受,接着“扶屐且同攀”则展现了诗人亲自登山的行动,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与探索精神。

“树色潺湲里,禽声窈窕间”两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中的景色与声音,树色在潺潺流水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生动,禽鸟的鸣叫声在幽静的山谷中回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这种对自然细节的捕捉,不仅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也传达了他对自然美的深深感悟。

“磴悬千尺迥,僧占一峰閒”进一步展示了登山过程的艰难与目的地的宁静。石阶高悬,蜿蜒曲折,象征着追求知识或精神境界的艰辛旅程;而僧人占据的一座山峰,则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含了对精神追求的思考。

最后,“归路无愁失,樵人许伴还”表达了诗人找到归途的喜悦与对自然界的信任。即使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可能会迷失方向,但自然界的指引与陪伴,让诗人感到安心与满足。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9)

董应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过孤山

万松立寒翠,一水澄湖碧。

年年车马来,不改孤山色。

形式: 五言绝句

过台城

春草茫无际,春禽若有情。

披荆问往迹,知是古台城。

野花惨不发,愁云四际平。

鸨鸭唼废沼,老桧作鬼声。

离宫三十六,一一巢鼯鼪。

台前古寺暮,施食坐老僧。

吴翁死不饿,受粒先众生。

兴亡古所有,有泪莫同倾。

形式: 古风

山居喜晴

积雨晓来霁,便若物候好。

碧沾山觜岚,翠润溪脚草。

无心乍卷云,有时忽啼鸟。

蚕眠桑子肥,麦熟雉儿饱。

舂响烟外村,渔唱芦中岛。

扶筇偶出门,遥光澹渺渺。

形式: 古风

空田行

空田十月净如扫,牛背斜阳立孤鸟。

绿竹篱边白板扉,一道炊烟出林杪。

寒鸦阵阵风蓬蓬,崦西村头霜叶红。

隔溪嘎轧水禽起,渔歌声霭暮山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