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见雪忆山居

忽忆岩中雪,谁人拂薜萝。

竹梢低未举,松盖偃应多。

山溜随冰落,林麇带霰过。

不劳闻鹤语,方奏苦寒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忽然想起山中的雪景,是谁在拂拭着藤萝的枝叶。
竹子的梢头还未挺直,松树的枝叶想必堆积得很多。
山涧的流水随着冰块落下,林间的野兽带着霜雪穿行。
无需聆听仙鹤的鸣叫,这里已经奏响了严冬的苦寒之歌。

注释

忽忆:忽然想起。
岩中:山中的。
雪:雪景。
谁人:不知何人。
拂:拂拭。
薜萝:藤萝。
竹梢:竹子的梢头。
低:还未挺直。
未举:未伸展。
松盖:松树的枝叶。
偃:堆积。
山溜:山涧的流水。
随:随着。
冰落:落下冰块。
林麇:林间的野兽。
带霰过:带着霜雪穿行。
不劳:无需。
闻鹤语:聆听仙鹤的鸣叫。
方:就。
苦寒歌:苦寒之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雪景图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山中居住时的孤寂感和对严寒天气的体验。开篇“忽忆岩中雪”表明诗人突然想起了山中的积雪,这种记忆似乎是那么的清晰而生动。“谁人拂薜萝”则引出一个问题,谁能在这深山中除去那些被雪覆盖的杂草?这里不仅是对环境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

“竹梢低未举,松盖偃应多”两句,形象地展示了树木在积雪下的姿态。竹子和松树都因为积雪而变得低垂,似乎在诉说着冬天的沉重与静谧。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象,也传达了一种压抑之感。

“山溜随冰落,林麇带霰过”描述了雪水融化后的自然景观。山中的小溪因为冰雪而流动,林间的鹿则在轻盈的雪花中穿行。这两句增添了一种动态美,让读者感受到冬日的生机。

最后,“不劳闻鹤语,方奏苦寒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在这宁静而严寒的环境中,即使不用听鹤鸣,也能自然地吟唱出对严寒天气的赞歌。这里“苦寒歌”既是对外界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情怀,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艺术创作的高超境界。

收录诗词(152)

李德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字:文饶
  • 籍贯: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
  • 生卒年:787—849

相关古诗词

尊师是桃源黄先生传法弟子常见尊师称先师灵迹今重赋此诗兼寄题黄先生旧馆

后学方成市,吾师又上宾。

洞天应不夜,源树秪如春。

棋客留童子,山精避直神。

无因握石髓,及与养生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惠泉

兹泉由太洁,终不畜纤鳞。

到底清何益,含虚势自贫。

明玑难秘彩,美玉讵潜珍。

未及黄陂量,滔滔岂有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谪岭南道中作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其一)

蝉蜕遗虚白,蜺飞入上清。

同人悲剑解,旧友觉衣轻。

黄鹄遥将举,斑麟俨未行。

惟应鲍靓室,中夜识琴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