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促行次履道韵

刺促何刺促,江上秋风破茅屋。谁怜杜少陵?

长歌之哀甚于哭。

故山可望不可归,髑髅台高春草绿。

浮云滓日竟谁洗?烈火连天势难扑。

三农不复把锄犁,风雨荷戈城上宿。

于戏人生有子作征夫,不如返哺林间乌。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的《刺促行次履道韵》,以深沉的情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乱年代百姓生活的艰辛与悲苦。

开篇“刺促何刺促,江上秋风破茅屋”,以强烈的节奏感和凄厉的秋风形象,勾勒出战乱中百姓家园被破坏的惨状,引发读者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谁怜杜少陵?长歌之哀甚于哭”一句,借杜甫的典故,表达了对战争中无辜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暗含了对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

“故山可望不可归,髑髅台高春草绿”描绘了一幅荒凉而悲壮的画面,山河破碎,故土难回,髑髅台上春草绿意盎然,却反衬出生命的脆弱与战争的无情。接下来,“浮云滓日竟谁洗?烈火连天势难扑”两句,以自然景象的破坏比喻社会的动荡,表达了对战争破坏力的强烈谴责。

“三农不复把锄犁,风雨荷戈城上宿”则直接描绘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民无法耕作,只能在风雨中荷戈守城,生活困苦不堪。最后,“于戏人生有子作征夫,不如返哺林间乌”以乌鸦反哺的典故,表达了对战争中牺牲者的深深哀悼,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凝练,通过具体的场景和形象的描绘,深刻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和人文关怀精神。

收录诗词(273)

谢应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 字:子兰
  • 号:龟巢
  • 籍贯:常州武进(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95~1392

相关古诗词

题春林雨意图

前山后山云气浓,欲雨不雨天无风。

记得去年初夏里,此时船过滆湖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狗寨谣

往闻淮西军食人,狗亦有寨屯如军。

是时江南幸无事,尚谓传者言非真。

安知吾乡今亦尔,地方百里皆荆榛。

三村两村犬成群,见人如见东郭㕙。

跳踉大啖猛于虎,跛跎高踞声狺狺。

路旁青草堆白骨,天外飞鸢衔断筋。

征夫早去胆欲落,冤鬼夜哭情难伸。

可怜性命葬馋腹,往往多是还乡民。

向来丧家狗绝食,遗骸或与狐狸分。

乘时为暴至若此,此事千古同悲辛。

寝皮食肉不可得,张牙弄爪何由驯。

虞廷九官分厥职,益必掌火山泽焚。

犬乎犬乎,胡不革尔心,全尔身。

主尔主,邻尔邻,摇尾乞食仍相亲,毋使狗砦之名天不闻。

形式: 古风

赠道传上人

偶识庐山远,山庄借屋居。

拨云分腊酒,踏雪送寒蔬。

门俯溪光迥,窗含野色虚。

相过两不厌,灯火案头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漫兴十首(其七)

田舍方东作,州家要义兵。

濒湖团水寨,斸石甃山城。

柳暗村烟暖,芹香润雨晴。

荷锄归未得,布谷为谁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