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分赠元素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元属玉堂仙。

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月儿弯弯霜色深,花朵娇嫩已干枯。
这花本是神仙居所的,记得它曾落在鹫峰,枝头空荡忆往昔。
山中僧人怜惜其正直,溪边少女比美争艳丽。
希望您能采摘珍藏,别让它在山涧边独自凋零。

注释

月缺:月儿弯弯。
霜浓:霜色深。
细蕊乾:花朵娇嫩已干枯。
此花:这花。
元属:本是。
玉堂仙:神仙居所。
鹫峰子落:记得它曾落在鹫峰。
惊前夜:惊动了前一夜。
蟾窟枝空:枝头空荡。
破裓:山僧。
耿介:正直。
练裙溪女:溪边少女。
斗清妍:比美争艳丽。
愿公:希望您。
采撷:采摘。
纫幽佩:珍藏。
孤芳老涧边:独自凋零在山涧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桂花图景。开篇两句“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元属玉堂仙”描写了桂花在寒冷的月光下散发着清香,宛如仙境中的美妙之物。诗人用“玉堂仙”来形容桂花的高洁与神奇,既赞美了桂花的独特之处,也映衬出诗人的超凡脱俗的情怀。

接着,“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两句则表达了一种时光易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桂花在夜晚突然飘落,令人想起往年的情景,而今朝已物是人非,充满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破裓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两句中,“破裓山僧”和“练裙溪女”都是形容桂花之美丽与纯洁。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强调了桂花的高贵品质以及它在自然中的独特存在。

最后,“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愿望,希望有人能够珍视并采撷这些美丽的桂花,而不是让它们孤零零地凋零在山涧之旁。这既是一种对桂花的珍爱,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期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写桂花,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于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海会寺清心堂

南郭子綦初丧我,西来达摩尚求心。

此堂不说有清浊,游客自观随浅深。

两岁频为山水役,一溪长照雪霜侵。

纷纷无补竟何事,惭愧高人闭户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一)

西来烟障塞空虚,洒遍秋田雨不如。

新法清平那有此,老身穷苦自招渠。

无人可诉乌衔肉,忆弟难凭犬附书。

自笑迂疏皆此类,区区犹欲理蝗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二首(其二)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黄。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青牛岭高绝处,有小寺,人迹罕到

暮归走马沙河塘,炉烟袅袅十里香。

朝行曳杖青牛岭,寒泉咽咽千山静。

君勿笑老僧,耳聋唤不闻,百年俱是可怜人。

明朝且复城中去,白云却在题诗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