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永宁寺

已背荒南过永宁,犯寒呵手捉枯藤。

雪如镜底颔丝白,山学谁家眉黛青。

射影风光知脱离,伐冰门巷觉添增。

故人不用惊风帽,我是前身卧像僧。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过永宁寺时所见的冬日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已背荒南过永宁”,点明了地点和行进方向,暗示了旅程的遥远与艰辛。接着“犯寒呵手捉枯藤”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冬日的寒冷,诗人不得不在寒冷中紧握枯藤,以保持身体的温暖。

“雪如镜底颔丝白,山学谁家眉黛青”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雪比作镜子底下的白发,山比作画眉女子的青黛眉,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后山川的美丽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射影风光知脱离,伐冰门巷觉添增”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冬日的景象。前句中的“射影”可能是指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地面上形成的光影,暗示着冬日阳光的珍贵与温暖;后句的“伐冰”则可能指人们在严冬时节采集冰块,用于保存食物或进行其他冬季活动,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利用。

“故人不用惊风帽,我是前身卧像僧”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回忆以及对当前身份的自嘲。最后一句“我是前身卧像僧”可能是在说诗人如同一位静坐于佛像前的僧人,内心平静,不为外界所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冬日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其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十一月十七日发豫章归谷山

急景穷冬一千里,笋舆部曲去匆匆。

候船班草江津岸,曝日探檐山店中。

袖手归休今日是,隔生冤债转头空。

湘西雪后青松径,想见声盘万壑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立春前一日雪

明日立春今日雪,雪中残响滴虚檐。

方增谩说寒威在,不绝潜知煖气添。

客去旋开书对语,闲多偏与懒相兼。

湘山自古愁眉浅,纵御铅华不到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明年湘西大雪次韵送僧吴

夜残陡觉寒生骨,梦断空惊月转檐。

瓶响卧闻秋蚓泣,火红起拨白灰添。

欲酬清景寻侬去,更棹扁舟与子兼。

要倩新诗写愁绝,笑呵冻砚蘸毫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题清富堂

此堂冠绝湘西胜,枯木名多道不穷。

用谷量云当衣钵,以江盛月展家风。

买山归隐真寒乞,借竹为轩落笑中。

绿锦涨连青玉浦,剪裁磨琢费诗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