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岭游黄山(其一)

朝阳滉漾水朦胧,晓烟横抹天微风。

三十六峰不著色,点缀淡墨排秋空。

小山连延大山倨,林深无人但云树。

平生爱山真成癖,我以意行本无住。

黄山之路何攲危,黄山之溪何涟漪。

登山度水亦劳止,正要行役发吾诗。

仙家与世不相远,径入桃源亦良便。

向来父老亦尝行,竹箨桃花大于扇。

形式: 古风

翻译

朝阳映照水面,水气朦胧,清晨的烟雾横挂在天空,微风轻轻吹过。
三十六座山峰没有浓重的色彩,只用淡淡的墨色点缀在秋天的天空中。
小山连绵,大山巍峨,森林深处人迹罕至,只有云雾缭绕的树木。
我一生热爱山水,这几乎成了我的癖好,我随心而行,从不停留。
黄山的道路多么崎岖,黄山的溪流多么波光粼粼。
登山涉水虽然劳累,但这正是激发我创作诗歌的动力。
仙境与世俗并不遥远,直接进入桃花源也是很好的选择。
这里的老人们也曾走过,竹笋和桃花比扇子还要大。

注释

滉漾:水波荡漾。
晓烟:清晨的雾气。
著色:着色,赋予颜色。
排秋空:排列在秋天的天空。
连延:连绵不断。
倨:高傲,巍峨。
径入:直接进入。
竹箨:竹笋的壳。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陈天麟的《登上岭游黄山(其一)》描绘了一幅清晨登黄山的生动画面。首句“朝阳滉漾水朦胧”,通过“朝阳”和“水”的交融,展现出晨光初照、水面泛光的朦胧美。次句“晓烟横抹天微风”,进一步描绘了轻烟笼罩天空,微风拂面的宁静氛围。

接下来,“三十六峰不著色,点缀淡墨排秋空”,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淡墨画中的点睛之笔,展现了黄山峰峦的秀美和水墨画般的韵味。诗人以“小山连延大山倨”描绘山势起伏,而“林深无人但云树”则渲染出山中幽静与神秘。

诗人表达自己对山水的热爱,称“平生爱山真成癖”,并强调自己游览黄山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黄山之路何攲危,黄山之溪何涟漪”两句,写出山路崎岖、溪流曲折的特点,表达了跋涉的艰辛与乐趣。最后,诗人借用“仙家”和“桃源”的典故,表达黄山如仙境般超凡脱俗,仿佛可以直抵理想中的隐逸之地。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黄山的自然之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收录诗词(48)

陈天麟(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南金慎独斋

圣道不可穷,探取随己欲。

平生所受用,政可一言足。

子思著中庸,暗室戒慎独。

危微恐惧心,此念施已熟。

学从西洛来,标榜相品目。

袖手看屋梁,表表知鸿鹄。

谁知胸中尘,往往盈斗斛。

伋也而有知,宁不贻彼忸。

吴侯蚤作吏,未肯事边幅。

得妙自圣处,了不关世俗。

颇知幽隐中,日月所照烛。

不敢欺秋毫,高情洁冰玉。

愿言从君游,著鞭蹈前躅。

形式: 古风

赠水西寺举老

山前流水化平陆,溪上群山叠寒玉。

寺逢劫火一再迁,唯有浮图立于独。

江南佛法多衰谢,主张名教一夔足。

诗人江西派,更是真如旧尊宿。

我生遍参未究竟,布袜青鞋走林谷。

师言子归有余师,留饭青精盘苜蓿。

杖藜并语松林路,行听松声如度曲。

尚寒三十六峰盟,游罢同回把黄菊。

形式: 古风

青山辞

青山崔崔,白云溶溶。我疑其中,仙人所宫。

风马云舆,霓旌羽幢。游行太空,翩然相从。

望而不见,使我心忡。我本金华,牧羊之童。

口诵蕊笈,有声如钟。震撼岩壑,无碍不通。

谪居下土,黄尘濛濛。五色之气,布满西东。

秋高露清,陟彼危峰。呼吸元气,精神内融。

啸傲万物,后天而终。

形式: 四言诗

句(其三)

紫芝秀出何年日,碧藕开成几丈花。

形式: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