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好觅凌霜质,仍须带雨栽。
须知剖竹日,便是看松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自然景物的深切感悟和精细观察。开篇“好觅凌霜质,仍须带雨栽”表达了诗人对于天然之物的追求,即使是被霜打过的松树,也要在带着雨水的情况下种植,这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松树经历严寒后的坚韧生长,更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力量的尊重和赞美。
接着“须知剖竹日,便是看松来”则透露出诗人在观察中发现了某种规律或境界。在特定的日子里(“剖竹日”可能指的是竹子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可以去欣赏松树,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观察,更蕴含着对生命成长过程的思考和哲理。
诗中通过对松竹这两种自然物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自然情怀和艺术造诣。同时,也反映出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细微之处观察入微、感悟颇深的一种生活态度。
不详
久喜房廊接,今成道路赊。
明朝回首处,此地是天涯。
自知年几偏应少,先把屠苏不让春。
傥更数年逢此日,还应惆怅羡他人。
师是浮云无著身,我居尘网敢相亲。
应从海上秋风便,偶自飞来不为人。
月上江平夜不风,伏波遗迹半成空。
今宵倍欲悲陵谷,铜柱分明在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