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邦奇在明时期,于丹徒旅泊时对万鹿园西溪美景的怀念与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联“闻说西溪景物赊,故人相引入烟霞”,开篇即以“闻说”引出对西溪美景的向往,通过“故人相引”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同时“入烟霞”则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幅如画般的自然风光画卷。
颔联“白云山腹半藏寺,青霭石桥深护花”,进一步描绘了西溪的自然景观。山间云雾缭绕,寺庙若隐若现,石桥下青色的雾气仿佛守护着盛开的花朵,画面静谧而充满生机,展现出一种宁静和谐之美。
颈联“龛影夜堂含舍利,磬声高阁饭胡麻”,转而描绘夜晚的景象。夜幕降临,佛龛的光影映照在夜堂之上,仿佛包含了神圣的舍利,而远处高阁传来悠扬的磬声,伴随着僧侣们在诵经时所吃的胡麻,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又祥和的氛围,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
尾联“大江回首今千里,飞梦时时到九沙”,诗人回望过去,感慨万千。虽然距离遥远,但心中的思念如同飞翔的梦境,不时地飞向那遥远的九沙之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远方景色的深切怀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信仰以及过往生活的深深眷恋。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