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淮

白日下山川,飘飖御方舟。

波浪漫浩浩,箫鼓发中流。

中流振天风,鱼龙莽沉浮。

恍忽对混沌,须臾过千䑼。

黄河天上来,奔淜不可留。

万里起寒色,浮云黯不收。

范生思击楫,仲尼叹乘桴。

寥寥千载后,壮哉复此游。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渡淮》是明代文学家宗臣所作,通过描绘渡过淮河时的壮丽景象和历史人物的典故,展现了诗人豪迈的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感。

首句“白日下山川”,以日落之景开篇,营造出一种壮阔而略带悲凉的氛围。接着“飘飖御方舟”一句,点明了渡河的场景,舟行水上,与天相接,给人一种飘渺之感。随后,“波浪漫浩浩,箫鼓发中流”两句,描绘了水面波涛汹涌,舟中乐声悠扬的画面,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了渡河时的壮观景象。

“中流振天风,鱼龙莽沉浮”进一步渲染了渡河时的自然环境,狂风呼啸,鱼龙在水中翻腾,既表现了自然界的雄浑力量,也暗示了人生的起伏不定。接下来“恍忽对混沌,须臾过千䑼”则运用了象征手法,将渡河的过程比作穿越混沌,短暂而迅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黄河天上来,奔淜不可留”一句,借黄河的奔腾不息,寓意人生道路的无尽追求与不可阻挡。紧接着“万里起寒色,浮云黯不收”描绘了辽阔的视野中,寒气弥漫,云层低垂,暗喻世事的变幻莫测与人生的孤独。

最后,“范生思击楫,仲尼叹乘桴”引用了范蠡和孔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反思。“寥寥千载后,壮哉复此游”则总结全诗,强调了渡河这一行为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以及诗人面对历史与现实的豪情与感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宗臣对自然、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他那豪放不羁、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淮上杂诗三首(其一)

揽辔登崇岗,车马何纵横。

王侯有第宅,长衢耀飞缨。

堂上列吴讴,堂下鸣秦筝。

豪华竟何在,今古惟枚生。

都尉岂足数,为郎亦何荣。

偃仰一世间,长揖傲公卿。

独负词赋才,千载垂芳名。

对此长太息,聊以舒郁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淮上杂诗三首(其二)

寂寞韩侯居,奕奕韩侯祠。

晨风动高林,落叶何纷披。

侯也未遇时,偃蹇何足奇。

伏剑逢真主,百万驱熊罴。

英略照中原,雄心狭四维。

惜哉壮士规,乃为儿女欺。

楚汉分鼎立,侯也胡其疑。

英雄偶失策,万古有余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淮上杂诗三首(其三)

世人重结交,纷纭骋路衢。

贵者日以近,贱者日以疏。

嗟哉漂母心,乃与世人殊。

壮士困风尘,谁为识雄图。

况乃饥寒色,一饭立相呼。

一饭何足言,感此心区区。

千金以相赠,华名照四隅。

何世无英雄,按剑疑投珠。

瞻彼垂纶者,泪下连衣裾。

形式: 古风

赠黄户部

主人敬爱客,招我清江湄。

悲风起天末,白鹭羽参差。

方舟扬素波,箫鼓传山陂。

中厨出礼膳,华筵列芳卮。

秦筝奋新声,凄凄一何悲。

歌者歌自苦,知音竟为谁。

欢乐不可常,去去从此辞。

风尘怆中怀,令德以相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