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送人归武夷

武夷一片闲云,被风吹落清原顶。

溪梅馥馥,飞来相傍,不嫌凄冷。

瓦釜争鸣,丝桐一曲,满城倾听。

奈阳春未了,骊驹已驾,桐阴底、梦魂醒。

何限吟笺赋笔,甚乡心、分却清兴。

鳌峰胜处,遥知风月,属谁管领。

邂逅何时,无穷事业,有穷光景。

但相期、不负初心,此外分、皆前定。

形式: 词牌: 水龙吟

翻译

武夷山间悠闲的云朵,被风吹落在青翠的山顶。
溪边梅花香气浓郁,飞来相伴,不惧寒冷。
粗俗的声音与琴声交织,全城的人们都在聆听。
春天尚未结束,马车已备好,梦醒在梧桐树荫下。
有多少诗篇和文笔,分散了我思乡的情感和雅兴。
在鳌峰美景中,遥想那风月之事,该由谁来主宰。
何时能再次相遇,面对无尽的事业和有限的时光。
只愿不辜负最初的誓言,其他的命运安排,都是命中注定。

注释

闲云:悠闲的云。
清原顶:青翠的山顶。
溪梅:溪边的梅花。
凄冷:寒冷。
瓦釜:比喻粗俗的声音。
丝桐:指琴。
阳春:春天。
骊驹:指马车。
吟笺赋笔:诗篇和文笔。
乡心:思乡之情。
分:这里指命运的安排。
鳌峰:地名,指鳌峰山。
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和情感。
相期:期待,约定。
不负初心:不违背最初的心愿。
前定:命中注定的事。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槐建的《水龙吟·送人归武夷》,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了对朋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和深深乡愁。

"武夷一片闲云,被风吹落清原顶。溪梅馥馥,飞来相傍,不嫌凄冷。"

开篇便以淡远的意境引入,武夷山的云被风吹散,飘落在清幽的山顶,仿佛象征着朋友即将离去的孤独与凄凉。而溪边的梅花却不嫌寒冷,依旧香气浓郁,飞舞来到诗人身旁,似乎在为即将别离的人增添一份温暖。

"瓦釜争鸣,丝桐一曲,满城倾听。"

接下来是对音乐的描写,瓦釜(古代乐器)和琴瑟相互呼应,一曲终了,全城的人们都在倾听,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希望留住美好瞬间的心情。

"奈阳春未了,骊驹已驾,桐阴底、梦魂醒。"

诗中的“奈何”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春天还没有过去,但朋友的马车已经准备好了,要离开了。在这离别之际,诗人仿佛从美好的梦境中醒来,心中充满了不舍。

"何限吟笺赋笔,甚乡心、分却清兴。"

诗人提到“吟笺赋笔”,可能是在表达自己通过文学创作来抒发情感。乡愁如潮水般涌上心头,这份离别的情怀难以割舍。

"鳌峰胜处,遥知风月,属谁管领。"

这两句写景中带着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奈,诗人提到美丽的鳌峰,那里的风月是如此动人,但又似乎属于无人管理的自然,这里也许暗含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关切。

"邂逅何时,无穷事业,有穷光景。"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诗人并不在意那些繁杂无尽的事务,而是更珍惜那有限而美好的光景。

"但相期、不负初心,此外分、皆前定。"

最后两句则充满了对友情的坚守和对未来某种宿命观的认同。诗人只希望与朋友保持最初的承诺,其他的一切都像是早已注定,只能随遇而安。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送别时的复杂情怀以及对自然、艺术、友情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

王槐建(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一首

挥毫文战偶搴旗,待诏金华亦偶为。

白社遽当宗伯选,赤心旋遇圣人知。

九霄得路荣虽极,三接承恩出每迟。

职在台司多少暇,亲师不及舞雩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寄邓洵美

衡阳归雁别重湖,衔到同人一纸书。

忽见姓名双泪落,不知消息十年馀。

彩衣我已登黄阁,白社君犹葺旧居。

南望荆门千里外,暮云重叠满晴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谢进士张翼投诗两轴

清河诗客本贤良,惠我新吟六十章。

格调宛同罗给事,功夫深似贾司仓。

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好去蟾宫是归路,明年应折桂枝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句(其一)

两制职官三十客,自怜荣耀老莱衣。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