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孤帆落日明,青山相映带。
遥遥万里情,更落青山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宁静的江面景象。"孤帆落日明",开篇便以“孤帆”与“落日”构成画面,夕阳的余晖洒在孤舟上,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既孤独又明亮,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接着,“青山相映带”,远处的山峦与近处的帆影相互映衬,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度,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思念。
“遥遥万里情,更落青山外。”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的情感如同这无尽的江水一般,绵延万里,不仅停留在眼前所见的景色中,更延伸到了那遥远的青山之外,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绪和情感的无限延伸。这种情感的抒发,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远方的憧憬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成功地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文徵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内心世界。
不详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征鸿恋回渚,欲下还惊飞。
苇深缯缴繁,岁晚稻粱微。
鸡声茅屋午,霭霭墟烟白。
市散人亦稀,山空翠犹滴。
晒网白鸥沙,冲烟青箬笠。
欸乃一声长,江空楚天碧。
日没浮图昏,遥钟出烟岭。
应有未眠人,泠然发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