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渊源正学富经纶,炳炳如丹一片心。
中外久期还荷橐,江湖所至是棠阴。
威声足使戎心慑,边腹何虞客气侵。
指日玉阶清问及,盍思长策济当今。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送交代董矩堂赴召(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在送别一位要去应召的朋友。这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古典文学的美。
"渊源正学富经纶,炳炳如丹一片心。"
这两句表达了对友人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的赞扬。"渊源"指广博的知识来源,"正学"则是正统的学问。"富经纶"形容其学识丰富而有条理,而"炳炳如丹一片心"则描绘了友人心地纯净,如同炼制后的美玉一般。
"中外久期还荷橐,江湖所至是棠阴。"
这两句写的是朋友即将离去,作者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期待。"中外久期"意味着内心的长久期盼,而"还荷橐"则是一种美好的祝愿。"江湖所至是棠阴"形容朋友到处都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如同树木投下清凉的阴影。
"威声足使戎心慑,边腹何虞客气侵。"
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对国家边疆安危的关注和担忧。"威声"指军事上的英勇与威严,而"戎心慑"则表达了军队中人心所向。"边腹何虞客气侵"则是希望朋友能够在边疆上防止外敌的入侵,保持国家的安全。
"指日玉阶清问及,盍思长策济当今。"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和对其才能的肯定。"指日玉阶"形容朝廷的尊贵,而"清问及"则是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关心询问。"盍思长策济当今"则是期待朋友能够用其远见卓识帮助解决当下的困难和问题。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出了作者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责任感。
不详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里社久相于,深知我计疏。
壮怀方磊磊,别语又渠渠。
竟日犹传箭,何时可荷锄。
烦君看三径,松与菊何如。
击楫同呼渡,勤公佐此州。
边防新绩用,湖学旧源流。
未了平戎檄,还催向阙舟。
君王方仄席,樯燕勿迟留。
奇章昔送牧之行,旧事今亲见广陵。
一叟栖栖嗟孑立,诸贤衮衮庆偕升。
事来推与参前著,公去吾其失右肱。
我俟兵休归决矣,断无清梦到觚棱。
元祐丰家几世孙,依然风概至今存。
著鞭自许河南逖,举酒相期洛北温。
联句有诗留月观,禦戎何策告天阍。
切毋饮却西湖水,齿颊冰霜置勿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