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和甫祥源观醮罢见寄

窃禄祠官久见容,每持金石荐宸衷。

钧天忽忽清都梦,方丈寥寥弱水风。

知结胜缘人意外,想寻陈迹马蹄中。

新诗起我超然兴,更感钟山蕙帐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长久以来,我以祠官的身份窃取俸禄,常常献上金石来表达对皇上的忠诚。
在梦中,我仿佛置身于清都仙境,感受到方丈仙山的微风轻拂。
我知道这超越常人的缘分出乎意料,也许会在寻找历史遗迹的马蹄声中找到。
新诗激发了我超凡脱俗的情感,更让我感慨钟山幽静的蕙帐已空无一人。

注释

窃禄:窃取官职的俸禄。
祠官:祭祀神灵的官员。
宸衷:皇帝的心意。
钧天:神话中的天宫。
清都:道教中的仙境。
方丈:古代神话中的仙山。
弱水:传说中遥远而神秘的水。
胜缘:非凡的缘分。
陈迹:过去的遗迹。
马蹄:马的蹄印,象征探索。
超然兴:超脱世俗的情感。
钟山:南京的名山,这里指代南京。
蕙帐:古代文人雅士的居所,这里可能指代宁静的环境。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通过描绘甫祥源观的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以及超脱世俗的精神状态。

"窃禄祠官久见容"一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同时也反映出他长时间观察并融入自然的生活态度。"每持金石荐宸衷"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接下来的两句 "钧天忽忽清都梦,方丈寥寥弱水风" 则是对甫祥源观周围环境的生动描写,通过“钧天”、“方丈”等意象传达出一派超凡脱俗的意境。

"知结胜缘人意外,想寻陈迹马蹄中" 表示诗人对于自然间接触到的历史遗迹有所感悟,并且对那些不为人知的往事产生了探索的欲望。

最后两句 "新诗起我超然兴,更感钟山蕙帐空" 则揭示出诗人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这种自然与历史交织的情境之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心灵上所获得的一种超脱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趣的佳作。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酬郑闳中

萧条行路欲华颠,回首山林尚渺然。

三釜祇知为养急,五浆非敢在人先。

文章满世吾谁慕,行义如君众所传。

宜有至言来助我,可能空寄好诗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酬俞秀老

洒扫东庵置一床,于君独觉故情长。

有言未必输摩诘,无法何曾泥饮光。

天壤此身知共弊,江湖他日要相忘。

犹贪半偈归思索,却恐提桓妄揣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酬淮南提刑邵不疑学士

曾咏常州送主人,岂知身得两朱轮。

田畴汎滥川方壅,厨传萧条市亦贫。

以我薄材思拊伛,赖君馀教得因循。

询求故有风谣在,不独镵诗尚未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酬慕容员外

初驾王门学者师,晚漂湖海众人悲。

吹毛未识腰间剑,刺股犹藏袖里锥。

卫霍功名还有命,苏张才气久非时。

江尤亦见应须饮,莫放穷愁入两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