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闻雨

风味正不寝,骤来寒气增。

檐斜滴野箨,窗缺摇春灯。

孺子睡中语,归人行未能。

前溪波暗长,定已没滩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夜晚的风味正浓,突然间寒气更重。
屋檐上滴落着野外的竹叶,窗户缝隙中摇曳着春天的灯火。
孩子在梦中说话,远行的人还未归来。
前方的溪流暗流涌动,肯定已经漫过河滩的边缘。

注释

风味:指夜晚的气氛或情调。
正不寝:正浓烈,难以入睡。
骤来:突然。
寒气:寒冷的气息。
檐:房屋的屋檐。
滴:滴落。
野箨:野外的竹叶。
窗缺:窗户有缺口。
春灯:春天的灯笼,可能指油灯。
孺子:小孩。
睡中语:梦中的言语。
归人:回家的人。
前溪:前方的溪流。
波暗长:水流暗涌,水量大。
没滩棱:淹没河滩的边缘。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春夜闻雨》,描绘了春夜寂静中雨声带来的感受。首句“风味正不寝”,写出了诗人因雨声而难以入眠的情景,暗示了雨声的清新与宁静。次句“骤来寒气增”,通过雨后微凉的感触,传达出春天夜晚的微妙变化。

第三句“檐斜滴野箨”,细致地描绘了雨滴从屋檐滑落,落在野外竹叶上的声音,形象生动。第四句“窗缺摇春灯”,通过窗户的缝隙和摇曳的灯光,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氛围。

第五、六句“孺子睡中语,归人行未能”,通过孩子的梦话和未归的旅人的想象,展现了雨夜中人们的日常生活状态,增添了诗的温情和生活气息。

最后两句“前溪波暗长,定已没滩棱”,诗人由近及远,想象前溪的水位上涨,暗流涌动,表达了对雨势的推测,也寓含了对季节更迭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夜雨声的韵味,以及它带给人们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意境。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春雨呈主文

蛟龙上汉鱼潜动,梁栋生云燕未知。

风点稍闻寒瓦急,玉条初向画檐垂。

何郎夜听应逢句,谢朓朝观必有诗。

老大莫将文字困,为公牵强不胜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春寒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春晴对月

云扫鱼鳞静,天开桂魄清。

梨花鉴中色,杜宇昼时声。

寥落将寒食,羁离念故京。

都无惜春意,樽酒为谁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昭亭潭上别

行舟晚解去,亲戚各还家。

泪落正湿衣,肠翻如转车。

借是昭亭水,相随亦有涯。

予今游宦意,曾不学匏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