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春已老,春服几时成。曲水浪低蕉叶稳,舞雩风软纻罗轻。酣咏乐升平。

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

形式: 词牌: 忆江南

翻译

春已归去,春衣几时制成?小溪弯弯水缓浪低平,盏盏蕉叶杯儿水面稳稳行。舞雩坛上风轻轻,轻轻拂动轻柔纻罗衣襟;让我们尽情高歌欢舞,歌唱天下升平。
小雨才飘过,何处农家不催耕?喧春的百舌鸟儿已无语,绚丽的桃李也已开过芬芳尽。那催春的布谷鸟啊,也早已飞进深深茂密的桑林。春天啊一片春色,已嘱托根硕叶肥的芜菁。

注释

春服:春天所穿的衣服。
指夹衣。
成,穿得住。
蕉叶,蕉叶状如杯,借指酒杯。
舞雩:鲁国祭天求雨的土坛,在今山东曲阜。
此处借指春游的亭台。
纻罗:指麻织和丝织的服装。
酣咏:畅快地饮酒吟诗。
升平:太平。
百舌:鸟名。
到晚春桃李花谢时,便不啼鸣。
柘林:灌木林。
鹁鸪:鸟名。
天将雨,其鸣甚急,故俗称水鹁鸪。
芜菁:蔬菜名。
又名蔓菁,俗称大头菜。

鉴赏

这首诗名为《春日即事》,作者并非苏轼,而是宋代无名氏。诗中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春装尚未完成的场景。"曲水浪低蕉叶稳"形象地展现了水面平静,蕉叶随波微微摇曳的画面;"舞雩风软纻罗轻"则写出了春风和煦,轻盈的纻罗衣裳在其中飘动,人们在舞雩台上享受着太平盛世的欢乐。

下片转向田野,"微雨过,何处不催耕"描绘了春雨过后,农民抓紧农时忙碌耕作的情景。"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通过百舌鸟的沉默和鹁鸪鸟的鸣叫,寓言了春光已逝,只有柘树林深处还残留着春的气息。最后以"春色属芜菁"收尾,意味着春天的色彩已经属于生长茂盛的芜菁,寓意生机盎然的春意转为夏季的繁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景象,既有对春光的留恋,也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农事的关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间烟火的深深感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涯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邞淇水入城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试向江头觅。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官里事,何时毕。

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画堂春.寄子由

柳花飞处麦摇波,晚湖净鉴新磨。小舟飞棹去如梭,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济南何在暮云多,归去奈愁何。

形式: 词牌: 画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