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洪州李氏涵虚阁

耳熟滕阁美,未为豫章游。

近闻东湖上,可见西山头。

朝爱云气生,暮数鸟行幽。

主人趣向远,登览日不休。

父兄已三人,挂冠此迟留。

他年傥一往,风物咏可周。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耳熟能详的滕王阁美景,却未曾真正游览豫章地。
最近听说东湖风光优美,站在那里能望见西山之巅。
早晨欣赏云雾缭绕,傍晚则数着归巢的鸟儿,景色幽深。
主人志向高远,登临观赏从不停歇。
家中长辈已有三人辞官,我在此地逗留,享受这份闲暇。
将来若有机会,定要遍游此地,吟咏风物赞不绝口。

注释

豫章游:豫章地区的游览。
东湖上:东湖的湖面。
西山头:西山的山顶。
朝爱:早晨喜爱。
暮数:傍晚数计。
挂冠:辞官。
迟留:逗留,停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的《寄题洪州李氏涵虚阁》。诗中,诗人表达了对滕王阁美景的熟悉和向往,但遗憾的是尚未有机会亲自游览豫章。他听说在东湖之上,可以饱览西山的秀美风光,早晨云雾缭绕,傍晚鸟儿归巢,景色幽深。主人似乎对此地的山水情有独钟,每日登高望远,流连忘返。

诗人提到自己的家族已有三位成员辞官在此地逗留,他感叹自己也想在此挂冠归隐,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然之美。他期待未来有一天能亲自造访,将这里的风物一一吟咏,表达对这里的深深赞美。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洪州涵虚阁的迷人景色,以及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寄题洪州慈济师西轩

西轩无落晖,所赖西庭竹。

竹间有古叶,竹上有繁绿。

夜雨一洗梢,朝阳似晞沐。

焚香爱此心,自不同诸俗。

形式: 古风

寄题郢州白雪楼

楚之襄王问于宋玉,玉时对以郢中歌,歌为白雪阳春曲。

始唱千人和,再唱百人逐。

至此和者才数人,乃知高调难随俗。

后来感槩起危楼,足接浮云声出屋。

中古客应无,怊怅鲲鱼孟诸宿。

楼倾复构春又春,酒泻琉璃烹锦鳞。

青山绕栏看不尽,眼穿荡桨石城人。

去知何在,寒花雨敛自生嚬。

今闻太守新梁栋,试选清喉可动尘。

形式: 古风

寄题梵才大士台州安隐堂

巢禽托静林,潜鱼恋深壑。

岂不能自安,翔泳得所乐。

达士远纷华,于兹守冲漠。

堂前鸣松风,堂后馥花萼。

好鸟时一呼,澄明望寥廓。

诗兴犹不忘,禅心讵云著。

所以得自然,宁必万缘缚。

未能与之游,怀慕徒有作。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寄题滁州丰乐亭

泠泠幽谷泉,近在青峰下。

使君去穷源,林外留车马。

一径穿筱深,蔽日复潇洒。

行尽逢泓澄,翠影如可泻。

云树阴其旁,造物将有假。

引水开石池,结宇覆碧瓦。

乃知爱玩心,朝夕未忍舍。

近移溪上石,怪古苍藓惹。

芍药广陵来,山卉杂夭冶。

春禽时相鸣,宾从不应寡。

欲问淮南趣,还思洛阳社。

胜事已不辜,吟觞无倦把。

形式: 古风 押[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