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池诗

园林日将暮,缅怀池上酌。

轻烟隐孤屿,绿水摇虚阁。

人闲山鸟静,风馀岸花落。

稚子晚荡归,扁舟自飘泊。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翻译

园林渐近傍晚时分,怀念池边的饮酒时光。
轻烟笼罩着孤岛,碧绿的水波使空阁摇曳。
人在宁静中,山鸟无声,微风吹过,岸边花朵纷纷落下。
年幼的孩子傍晚划船归来,小舟独自在水面漂泊。

注释

园林:公园或庭院。
缅怀:怀念。
池上:池塘边。
酌:饮酒。
孤屿:孤独的小岛。
摇:摇动。
虚阁:空旷的楼阁。
人闲:人们悠闲。
山鸟静:山鸟安静。
岸花落:岸边花瓣飘落。
稚子:小孩。
晚荡归:傍晚划船回来。
扁舟:小船。
飘泊:漂浮不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淡远幽静的园林景象,诗人在日暮时分,独自徘徊于池畔,回忆起曾与友人在此地举杯共饮的情景。轻烟缭绕着孤立的小岛,绿水在虚幻的阁楼旁轻轻摇曳,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人闲山鸟静"一句,更增添了一份寂寞与宁静,只有山间的鸟儿偶尔发出声响,打破了周遭的沉默。风吹过岸边,花瓣随之飘落,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最后两句"稚子晚荡归,扁舟自飘泊"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另一面。孩子们在傍晚的时候玩耍着返回家中,而诗人则独自乘坐简陋的小船,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无拘无束。这可能是诗人对于自由和逃离现实的一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生活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3)

叶清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洲人(今苏州市)。天圣二年(1024)榜眼。历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进直史馆。论范仲淹、余靖以言事被黜事,为仁宗采纳,仲淹等得近徙。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知永兴军时,修复三白渠,溉田六千顷,实绩显著,后人称颂。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一作四十七)。《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 字:道卿
  • 生卒年:1000─1049

相关古诗词

累日前伏蒙袖书临访并小文编及明堂图披玩寻绎弥增景服偶书二百四十言以伸谢臆伏惟采览

进士不读书,明经不根义。

诟病君子儒,于今作文弊。

礼部右词赋,诸生窃科第。

从道不违人,追趋斯近利。

李生何为者,力学务逊志。

羞耻事章句,深湛刺经艺。

常惟天子贵,无大明堂位。

邈焉三代风,鲜矣百世继。

去圣日逾远,攻端非其致。

公玉既妄图,戴德亦缪记。

汉唐盛容典,规画不足示。

其间区区者,何暇盛德事。

确论无甚高,阔讲寖而坠。

披文会今古,援笔考同异。

面势本周官,纤悉探吕氏。

俛拾林甫长,仰擿康成盩。

昭发老生矇,冥符作者意。

圣期接千统,缛礼恢万祀。

无文既已秩,同节此云备。

宁当总章法,未揽云台议。

废兴有时合,聪明自民视。

成厦繄众材,至理岂一士。

南阙朝奏书,中朝夕鸣佩。

行矣无自遗,日中今可熭。

形式: 古风

游摄山栖霞寺

仙峰多灵草,近在东北维。

僧绍昔舍宅,总持尝作碑。

高风一缅邈,废宇亦陵迟。

清泉漱白石,霏雾蒙紫芝。

松萝日萧寂,猿鸟自追随。

游人鲜或诣,隐者谁与期。

支郎笃清尚,千里孤云飞。

览古玩青简,寻幽穷翠微。

顾予荷戟守,出宿简书违。

凭师访陈迹,剩作摄山诗。

形式: 古风

题石桥

觉雄示入灭,尊者俱授记。

现彼声闻身,护此浊恶地。

他方自感通,此地真灵秘。

一路指桥西,谁明导师意。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江南好/忆江南

丞相有才裨造化,圣皇宽诏养疏顽。赢取十年闲。

形式: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