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潜老以山中春莫三诗投鸿庆尚书末章见及次韵答之(其三)

踉跄鹤阿师,遮眼寄经籍。

苦吟思岛可,达观泯儒墨。

高轩时一过,解带有馀适。

颓然后车人,大瓠号五石。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僧侣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踉跄鹤阿师,遮眼寄经籍。” 开篇以“踉跄”形容僧侣行走的姿态,既显出其悠然自得,又暗含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味。遮眼寄经籍,则是说他以书籍为伴,心灵得以寄托,不被尘世所扰。

“苦吟思岛可,达观泯儒墨。” 这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僧侣的内心世界。他深思熟虑,仿佛在思考着类似于王之涣(岛可)的哲理问题,展现出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洞察。达观二字,表明他能够超越儒家与道家的学说界限,达到一种更为宽广、包容的精神境界。

“高轩时一过,解带有馀适。” 高轩,指高大的车辆,这里借指来访者。僧侣并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偶尔有访客到来,他便解下腰带,显得十分自在。这反映了他简朴而随性的生活方式。

“颓然后车人,大瓠号五石。” 最后两句描绘了僧侣与来访者的场景。后车人可能是指跟随来访者的仆从,他们或许显得有些拘束或紧张。而僧侣则如同那硕大的葫芦,能容纳五石之水,象征着他的胸怀宽广,能够包容万物,与世无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侣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生、宇宙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泊义兴长桥

侠骨久已朽,南山长于菟。

当时老蛟窟,遗种今有无。

我来适秋成,场圃收刈初。

年丰似足乐,薄酒傥可酤。

田家复何事,父老仍愁吁。

滔滔五浊海,所向谁当娱。

长年得强健,且食清溪鱼。

形式: 古风

游善权寺

放舟荆溪上,溪水清且徐。

云中离黑山,惨淡初有无。

舍舟并松麓,下直浮屠居。

朅来东轩上,爽气已有馀。

飞来定何年,无乃与此俱。

奔流漱庭下,比竹梁寒渠。

山深绝凡境,物物清以臞。

萧森倚岩秀,夭矫悬崖枯。

幽禽发寒唳,响振高林疏。

我行亦良苦,却步计已迂。

解衣卧清昼,慰我千里劬。

形式: 古风

善权洞

尝闻包山境,中有林屋天。

旁通号地脉,岳渎潜钩连。

兹山岂其类,澒洞皆中穿。

二岩岌山足,琤淙激奔泉。

牛羊走大石,吐受无穷年。

金堂下石液,雪积如烹煎。

从来米盐称,浪播俚俗传。

一洞启山腹,穹窿亦联绵。

谁题九斗字,大篆仍深镌。

中藏丈五石,屹若龙腾渊。

回头问主人,我辈定不凡。

云何逐官牒,常得我所耽。

向来共幽讨,九锁藏芝岩。

而我自林屋,翩然游皖灊。

洪崖傥可俯,不在南山南。

形式: 古风

白马洞

披榛不知疲,诘屈岩下路。

俄然见深窾,偊步入岩户。

一泓窈而澄,百步清以骛。

人言紫髯仙,白马从此度。

磷磷尽赤石,丹灶遗滓污。

收藏已儿啼,效速胜麻护。

因知世盲聋,荒怪杂疑误。

虚空如许大,长啸可平步。

胡为万山底,踯躅向烟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