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酒

酲病初非病,寻真却损真。

孤愁如送别,清渴欲生尘。

嗅菊时思杜,薰香未惬荀。

蔗浆知可析,莫致一瓯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酒醒后的不适并非真正的疾病,追求真理反而可能失去真实的自我。
孤独的愁绪如同离别般难以承受,清冷的渴望几乎要化为尘埃。
闻着菊花会想起杜甫,点燃香料却未能满足荀子的心境。
深知蔗糖浆可以解渴,但还是不要特意去准备一瓯新鲜的。

注释

酲病:酒醒后的不适。
初非病:并非真正的疾病。
寻真:追求真理。
损真:失去真实的自我。
孤愁:孤独的愁绪。
送别:离别的情绪。
清渴:清冷的渴望。
生尘:化为尘埃。
嗅菊:闻着菊花。
思杜:想起杜甫。
未惬:未能满足。
荀:荀子,古代哲学家。
蔗浆:蔗糖浆。
析:解渴。
莫致:不要特意去。
一瓯新:一瓯新鲜的。

鉴赏

这首诗名为《病酒》,是宋代诗人郑刚中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因饮酒过量而产生的不适感受,以及在寻求解脱过程中反而陷入更深困境的心境。

首句“酲病初非病”,以幽默自嘲的方式,描述了醉酒后的昏沉状态并非真正的疾病,但已足以令人困扰。接着,“寻真却损真”揭示了诗人试图通过寻找精神寄托来缓解醉意,却反而使内心更加空虚,失去了原有的宁静。

“孤愁如送别”运用比喻,将内心的孤独和愁苦比作送别,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落寞。而“清渴欲生尘”则进一步描绘出强烈的口渴感,仿佛连空气都变得干燥,暗示了病酒后的身体极度不适。

“嗅菊时思杜”借菊花这一传统象征高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高尚人格的向往,然而“薰香未惬荀”又暗示了即使借助外物也无法完全消除内心的烦扰,荀子的熏香也无法带来满足。

最后两句“蔗浆知可析,莫致一瓯新”,诗人意识到唯有自然的甘甜——蔗浆,或许能暂时解渴,但他克制住自己,不愿再添新的一杯,显示出一种自我节制的清醒。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病酒后的心理与生理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自我调节的决心。

收录诗词(678)

郑刚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字:亨仲
  • 籍贯: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
  • 生卒年:1088年—1154年

相关古诗词

读杜子美三大礼赋

牢落长安赋就时,青苔到榻有谁知。

年踰四十犹无禄,笔下千篇祗有诗。

风雨飘零长是客,干戈悲梗独忧时。

平生爱作惊人句,博得如今杜拾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读柳子厚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之句有感

茅屋三间昼掩扉,遮藏足得讼前非。

雨馀燕踏竹梢下,风动蝶随花片飞。

闲自钩帘通野色,时因酌酒见元机。

思乡化作身千亿,底事柳侯深念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偶书

帝恩容贷比天宽,天见孤臣涕泪潸。

数日得看书半卷,一身犹占屋三间。

团团便是故乡月,叠叠只如东越山。

第引沧浪澡心骨,尧云终自不违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悼八婶孺人(其二)

最幸平时省拜频,雍容常欲面生春。

鬓华虽觉年弥老,齿宿其如语自新。

两剑共埋知有日,一杯持奠阻无因。

泫然空落风前泪,终愧西山执绋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