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杨渭夫

自愧材猷不足观,独于忠义死难干。

二陵风雨谁思汉,万里腥膻谁报韩。

眼到北盟常揾血,话残南渡欲冲冠。

如何一代多人杰,稽首称藩鼻不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我深感自己的才能不足以被人看重,只有一心为忠义而死才是我的追求。
两座陵墓在风雨中,还有谁会怀念汉朝?万里之外的腥膻之气,又有谁能为韩国报仇?
每次想到北方的盟约,心中总是满含泪水,谈起南宋南渡的往事,我激动得几乎要脱帽怒吼。
为什么这一代会有这么多杰出人物,他们向北方屈膝称臣,却毫不悲痛。

注释

材猷:才能和谋略。
忠义:忠诚和道义。
死难:为道义而死。
二陵:指汉朝的两个皇帝陵墓。
腥膻:比喻敌人的侵略。
北盟:北方的盟约,可能指抗金联盟。
揾血:擦拭眼泪或鲜血。
南渡:南宋朝廷南迁。
冲冠:愤怒得帽子都要被顶起来,形容极度愤怒。
人杰:杰出的人物。
稽首:古代跪拜礼,表示敬意。
称藩:向别人称臣。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华岳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不足、无法为国尽忠的自责,以及对英雄事业无从施展的悲凉情怀。诗中通过对古代忠义之士的提及,如汉朝的二陵(刘备、关羽的墓),以及对韩信等人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向往和自己现实处境的无奈。

“自愧材猷不足观”,诗人开篇即表示自己才能平庸,不足以令人瞩目。接下来,“独于忠义死难干”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志趣所在,即愿意为忠诚和正义而献身,但又感到自己能力不足,做不到这点。

“二陵风雨谁思汉”,此句通过对古代英雄墓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眷恋和怀念。"万里腥膻谁报韩"则是对韩信等功臣无人继承其事业的感慨。

“眼到北盟常揾血”,这里的“北盟”可能指边疆之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战争中的英勇牺牲有所感触。"话残南渡欲冲冠"则是说到了南渡(可能指宋室南迁),情感到达顶点,想要抛弃世俗的束缚。

最后,“如何一代多人杰,稽首称藩鼻不酸”表明诗人对于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但自己的鼻间却无泪可掉,这既是对自己无法像古人那样流血牺牲的自责,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和无力感。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个人与历史英雄之间的差距,抒发了诗人个人的才不逮志、壮心未已的情怀。

收录诗词(402)

华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 字:子西
  • 籍贯:贵池(今属安徽)
  • 生卒年:1205

相关古诗词

寄陈士元

郊野英雄不肯收,膏粱刍豢有何谋。

胡儿只怒马黄弩,公子当求狐白裘。

唐诏屡颁蕡不第,汉坛才筑信当侯。

古今得丧同儿戏,何必区区叹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苕溪故人

昔年分袂霅川东,系马花梢扑乱红。

解佩送行情怏怏,举杯言别恨匆匆。

中人以上谁知我,北斗以南惟有公。

此去东闽有良便,一书无惜慰羁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悉事

欲归未去两纷拿,何事回天力未加。

九牧谁为十羊主,百冠当念一人髽。

肘边有石心虽切,腰下无钱手谩叉。

千万有人逢伯乐,为言龙种尚盘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一年无处觅春光,杖策寻春特地忙。

墙角数枝偏冷淡,江头千树欲昏黄。

梢横波面月摇影,花落樽前酒带香。

更仗西湖老居士,为予收拾付诗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