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仲欲附张恭甫舟过湖南久不决今日忽闻遂登舟作诗送之并简恭甫

我身如孤云,随风堕湖边。

墙东木阴好,初识避世贤。

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

披君三径草,分我一味禅。

胡为黄鹄举,忽上湖南船。

竟随文若去,聊伴元礼仙。

洞庭烟发渚,潇湘雨鸣川。

三老好看客,天高柁楼前。

子鱼独留滞,坐送管邴迁。

作诗相棹讴,寄恨馀酸然。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翻译

我像孤独的云,随风飘落在湖畔。
湖东树荫下是个好地方,初次遇见了隐居的贤人。
自古以来,真正的名士不屑于使用无名的钱财。
让我披上你院中的青草,分享你的禅意。
为何黄鹄突然展翅,飞上了湖南的船只。
我将跟随文若离去,暂且陪伴元礼这样的仙人。
洞庭湖上烟雾弥漫,潇湘两岸风雨交加。
三位长者在舵楼上欣赏风景,天空高远。
子鱼独自滞留,坐着目送管邴离去。
我们以诗歌相伴,借歌声寄托遗憾,心中酸楚。

注释

我:诗人自称。
孤云:比喻孤独的自己。
堕:落下。
墙东:隐居之处。
避世贤:隐居的贤人。
有名士:指有声望的人。
无名钱:指没有名气的金钱。
三径草:隐居者的庭院。
一味禅:一种禅意或领悟。
黄鹄:大雁或天鹅。
湖南船:湖南的船只。
文若:可能指友人或榜样。
元礼仙:另一位仙人般的友人。
洞庭烟发渚:洞庭湖上烟雾升起。
潇湘雨鸣川:潇湘两岸风雨声。
三老:年长者。
好看客:欣赏风景的人。
子鱼:可能是友人或诗中人物。
管邴迁:另一位离去的人物。
相棹讴:相互唱和。
寄恨:寄托遗憾。
酸然:心酸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表达了诗人王应仲在犹豫不决后忽然决定跟随张恭甫乘舟南下湖南的情感变化。首句“我身如孤云,随风堕湖边”以孤云自比,形象地描绘了他内心的迷茫和随波逐流的状态。接着,“墙东木阴好,初识避世贤”写他对张恭甫的赞赏,认为对方是隐逸贤者。

“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表达了对高尚品格的推崇,暗示了张恭甫的名士风范。诗人愿意分享对方的生活,体验“披君三径草,分我一味禅”的宁静与超脱。然而,“胡为黄鹄举,忽上湖南船”又透露出一种突然的决定,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转变。

“竟随文若去,聊伴元礼仙”借典故表达追随的坚决,将自己比作古人,希望能与张恭甫一同享受隐逸的生活。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沿途的景色,如“洞庭烟发渚,潇湘雨鸣川”,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之美。

“三老好看客,天高柁楼前”描绘了船行时的景象,而“子鱼独留滞,坐送管邴迁”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自身滞留的感慨。最后,“作诗相棹讴,寄恨馀酸然”以诗相赠,寄托了深深的遗憾和酸楚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情的珍视,又有对人生选择的深思,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邓州城楼

邓州城楼高百尺,楚岫秦云不相隔。

傍城积水晚更明,照见纶巾倚楼客。

李白上天不可呼,阴晴变化还须臾。

独抚栏干咏奇句,满楼风月不枝梧。

形式: 古风

长干行

妾家长干里,春慵晏未起。

花香袭梦回,略略事梳洗。

妆台罢窥镜,盛色照江水。

郎帆十幅轻,浑不闻橹声。

曲岸转掀篷,一见兮目成。

羞闻媒致辞,心许郎深情。

一床两年少,相看悔不早。

酒欢娱藏阄,园嬉索斗草。

含笑盟春风,同心以偕老。

郎行有程期,郎知妾未知。

鹢首生羽翼,蛾眉无光辉。

寄来纸上字,不尽心中事。

问遍相逢人,不如自见真。

心苦泪更苦,滴烂闺中土。

寄语里中儿,莫作商人妇。

形式: 古风

冬至二首(其二)

人生本是客,杜叟顾未知。

今年我闻道,悲乐两脱遗。

日色如昨日,未觉墉阴迟。

不须行年记,异代寻吾诗。

东家窈窕娘,融蜡幻梅枝。

但恐负时节,那知有愁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冬至二首(其一)

少年多意气,老去一分无。

闭户了冬至,日长添数珠。

北风不贷节,鸿雁天南驱。

乌帽亦何幸,七日守屋庐。

石炉深炷火,撩乱一榻书。

只可自怡悦,不堪寄张扶。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