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独不见

东风艳阳色,柳绿花如霰。

竞理同心鬟,争持合欢扇。

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

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霰]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园林景象,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所爱之人的思念与不见的遗憾。

“东风艳阳色”一句,以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春日温暖明媚的气氛,其中“艳”字用得极妙,既形容了阳光的明丽,也暗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情趣。紧接着,“柳绿花如霰”则是对春意盎然的一幅画面,柳絮纷飞,如同细雨般落下,营造出一种生动而又柔和的景象。

“竞理同心鬟,争持合欢扇”两句,则转入了人物之情。这里的“鬟”字指的是发髻,“扇”则是古代女子常用的饰物。这两句描绘了几位美貌女子在春日里嬉戏的情景,她们或整理着同样心意的发髻,或争相持握那能带来欢乐的扇子。这些细节都透露出一种欢愉而又不失格调的生活情趣。

然而,诗人的情感并不仅限于对美好景象的欣赏。在“香传贾娘手,粉离何郎面”两句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某个女子(贾娘)的思念之深。这里的“香传”暗示了女子手中的香气,而“粉离”则是对男子脸庞上细腻粉饰的一种描写。这两句话勾勒出一段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诗人通过这种间接而含蓄的方式,表达了对远方女子的深情。

最后,“最恨卷帘时,含情独不见”则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这里的“卷帘”意味着时间流逝,而“独不见”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与无奈。他所爱之人在这一刻却不在身边,这种相思之情因无法与对方共享而变得更加沉重。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面对爱情时所特有的渴望与无奈。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相和歌辞.乌夜啼

可怜杨叶复杨花,雪净烟深碧玉家。

乌栖不定枝条弱,城头夜半声哑哑。

浮萍摇荡门前水,任罥芙蓉莫堕沙。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麻]韵

秋日题陈宗儒圃亭悽然感旧

曾随何水部,待月东亭宿。

今日重凭栏,清风空在竹。

前山依旧碧,闲草经秋绿。

时物方宛然,蛛丝一何速。

形式: 古风

秋夜闲居即事寄庐山郑员外蜀郡符处士

忧思繁未整,良辰会无由。

引领迟佳音,星纪屡以周。

蓬阆绝华耀,况乃处穷愁。

坠叶寒拥砌,灯火夜悠悠。

开琴弄清弦,窥月俯澄流。

冉冉鸿雁度,萧萧帷箔秋。

怅怀石门咏,缅慕碧鸡游。

髣髴蒙颜色,崇兰隐芳洲。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送李虞仲秀才归东都因寄元李二友

高翼闲未倦,孤云旷无期。

晴霞海西畔,秋草燕南时。

邺中多上才,耿耿丹霄姿。

顾我于逆旅,与君发光仪。

同将儒者方,获忝携人知。

幽兰与芳佩,寒玉锵美词。

旧友在伊洛,鸣蝉思山陂。

到来再春风,梦尽双琼枝。

素业且无负,青冥殊未迟。

南桥天气好,脉脉一相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