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崇福寺禅院

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

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

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僧人究竟在忙些什么,不过是清扫地面和燃香。
山间的清磬声悠扬,闲散的云朵飘过竹舍。
身心仿佛超脱尘世,在静坐中度过漫长的时光。
傍晚时分,禅堂关闭,空无一人,只有夕阳陪伴。

注释

僧家: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何事:做什么事情。
扫地:打扫卫生。
焚香:点燃香火。
清磬:寺庙中敲击的乐器。
度:传过。
山翠:青山翠色。
闲云:悠闲自在的云彩。
竹房:竹制的房屋。
身心:身体和心灵。
尘外远:超脱尘世。
坐中长:静坐中时间漫长。
向晚:傍晚。
禅堂:修行的场所。
掩:关闭。
无人:没有人在场。
空夕阳:只有夕阳独自照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的日常生活和心境,展现了佛教修行者的宁静与超脱。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如扫地、焚香、清磬、翠竹等,将禅院内外的氛围渲染得十分生动。

首句“僧家竟何事,扫地与焚香”直接摆脱了尘世俗念,展示了僧人日常中寻求心灵净化的行为。扫地象征清洁心灵,而焚香则是宗教仪式的一部分,用以表达敬畏之情。

“清磬度山翠,闲云来竹房”一句,将听觉(磬声)与视觉(山色和竹影)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磬音清脆,山色翠绿,与闲适漫游的白云相呼应,构筑了一幅生动的山林景象。

“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长”表达了僧人通过禅定超脱世俗,达到身心合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岁月在静坐中流转,时间的感知变得缓慢而悠长。

最后,“向晚禅堂掩,无人空夕阳”则描绘了日暮时分,僧人关闭禅堂之门,与无人的寂寞夕阳相对峙。这里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孤独,更是心灵深处的宁静与孤寂。

整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专注内在修行的世界,充满了禅意和哲理。

收录诗词(45)

崔峒(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洞),生卒年、,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意思方雅。”

  • 字:号皆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元秘书

旧书稍稍出风尘,孤客逢秋感此身。

秦地谬为门下客,淮阴徒笑市中人。

也闻阮籍寻常醉,见说陈平不久贫。

幸有故人茅屋在,更将心事问情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窦十九

灵台暮宿意多违,木落花开羡客归。

江海几时传锦字,风尘不觉化缁衣。

山阳会里同人少,灞曲农时故老稀。

幸得汉皇容直谏,怜君未遇觉人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秋晚送丹徒许明府赴上国因寄江南故人

秋暮之彭泽,篱花远近逢。

君书前日至,别后此时重。

寒夜江边月,晴天海上峰。

还知南地客,招引住新丰。

形式: 五言律诗

送李道士归山

秋城临古路,城上望君还。

旷野入寒草,独行随远山。

授人鸿宝内,将犬白云间。

早晚烧丹罢,遥知冰雪寒。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