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答寄元美》。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历史与自然的独特感悟。
首联“飞书苕水报王孙,杯厎黄河似酒浑”,以苕水之书信比喻友情的传递,将苕水与黄河并提,通过对比黄河的浑浊,暗示了世事的复杂与人心的多变。同时,“王孙”一词借用了楚辞中的典故,象征着远方的朋友,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颔联“已让五湖相代长,敢临中岳自言尊”,运用了“五湖四海”的典故,表达了诗人谦逊的态度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暗含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中岳指的是嵩山,此处借指朋友所在之地,诗人不敢自居高位,体现了其对友情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畏。
颈联“人无西子堪同载,客有如姬不负恩”,以西施和如姬这两个历史人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知音的渴望。西子是古代美女,如姬则是战国时期著名的侠女,诗人认为在当今世上难以找到像她们那样的知己,但同时也肯定了某些朋友的忠诚与情谊。
尾联“萧索三馀回王气,风尘非复古夷门”,通过“三馀”(指冬夜、夏夜和雨天,古人利用这三段时间读书学习)和“夷门”(古代城门之一,常用于比喻进入或离开某个地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惜。同时,通过“风尘”一词,描绘了世事的变迁,强调了友情在动荡时代中的宝贵。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蕴含了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