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用喜雪韵四首(其四)

覆盖无分实与虚,太平有象史官书。

园林底用誇末至,山水惟应访遂初。

润到青蔬尤脆美,老添苍桧更扶疏。

是中广莫天同大,□□何妨有傲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不论实际还是虚幻的事物,太平盛世的历史官都会记录。
园林再好,也不如探访自然之初,山水之间。
滋润了青菜,它们更加鲜嫩美味,老柏树增添了几分苍翠和疏朗。
这里广大无边,如同天地一般,即使有些许傲慢的猴子又何妨呢。

注释

实与虚:指现实与虚幻的事物。
太平有象:太平盛世的景象。
园林底用:园林有什么用处。
访遂初:探寻事物的本源。
润到青蔬:滋润的蔬菜。
苍桧:老柏树。
广莫:广大无边。
傲狙:傲慢的猴子,此处可能象征不驯服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潜的作品,属于五言绝句。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厚情感。

"覆盖无分实与虚,太平有象史官书。"

这两句诗开篇即以宏大的视角,将天地万物纳入一幅壮丽的画卷中。“覆盖”二字,意味着一切都在自然规律之下平等无别,而“实与虚”的对举,则展现了诗人对世界复杂多面的深刻洞察。"太平有象"则是指自然界中的和谐状态已经被历代史官所记录,这里暗示着诗人对于历史的尊重以及对自然美好景象的赞美。

"园林底用誇末至,山水惟应访遂初。"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徜徉状态。“园林”指的是私家或皇室中精心布置的庭院,而“底用誇”则是说这些园林的装饰往往到了末期变得过度夸张。"山水惟应访遂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真诚而不加雕琢的喜爱,主张直接去体验大自然的最初面貌。

"润到青蔬尤脆美,老添苍桧更扶疏。"

这里描绘的是春天来临时植物生长的景象。“润到青蔬”指的是春雨滋润后,菜蔬变得更加鲜嫩可口;“老添苍桧”则是说树木随着岁月的增长而愈发茁壮。这些形容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更新换代过程的细腻观察。

"是中广莫天同大,□□何妨有傲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和自我的关系的思考。“是中”指的是诗人所处的世界或心灵空间;“广莫天同大”则是说这个空间与天地一样宽广,没有界限。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个人内在世界的无限可能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外在世界可能存在的傲慢态度持有批判性的看法。然而,由于"□□"处的文字不清,具体含义需要结合整体语境和上下文来推敲。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历史、个人内在世界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四五用喜雪韵四首(其三)

战退妖狐是不难,飞毛散羽息争端。

瓮眠但愿为逋客,靴没何须慕大官。

化化形形随物付,平平坦坦与人看。

闭门独有袁夫子,穷饿难磨气象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四五用喜雪韵四首(其二)

富贵家家遣五虚,不须乞米效颜书。

垢除与物重更始,朴散于今暂复初。

狡兔迷藏罝谩设,游鱼潜伏网应疏。

此恩个个当沾被,莫逐林閒窃芋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四五用喜雪韵四首(其一)

不数玄真与木难,也休剪綵缀林端。

五车自有神朝阙,万宝非因贾送官。

老大已残洄曲梦,推敲且作灞陵看。

忍寒袖手青灯畔,解字闲书胖与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四用出郊韵三首(其三)

一望平湖万顷连,恍如身在鹫峰前。

筑涂成宅能移地,叠石为山欲夺天。

绿萼枝方停晓凤,白杨树已咽寒蝉。

达人大观缘如此,万事都来付且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