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子赋此自解

不为痴顽怒,那知气数穷。

省躬虽老子,得性自天公。

每见黎民变,难教圣子聪。

顾非湖海地,安得有鱼龙。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责子赋此自解》由明代诗人苏仲所作,通过深沉的思考与自省,表达了对人生、人性以及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首句“不为痴顽怒”,诗人以反问的形式,揭示了自己并非因愚笨或顽固而愤怒,引出下文对愤怒根源的探讨。接着,“那知气数穷”一句,暗示了人世间存在着不可抗拒的命运法则,让人不得不面对生命的终结和无常。

“省躬虽老子,得性自天公。”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即使像老子这样的哲学家也需自我反思,而人的本性则源自上天的赋予。这里蕴含着对人性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命运与道德责任的思考。

“每见黎民变,难教圣子聪。”诗人观察到普通民众的变化,却难以使圣贤之子变得聪明,这反映了教育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个体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最后,“顾非湖海地,安得有鱼龙。”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作比,指出如果不是在广阔的湖海中,又如何能孕育出鱼龙这样的生物?以此比喻,强调了环境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人性、命运、教育及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

收录诗词(358)

苏仲(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承檄往夷中途次二首(其一)

混沌初开后,风烟各自分。

山中荒境界,世外小乾坤。

居近狐狸穴,人同犬豕群。

自从归圣化,方得染尧仁。

形式: 五言律诗

承檄往夷中途次二首(其二)

徼外夷人境,溪流一线通。

山峰银笔架,石壁锦屏风。

雾隐千岩暗,霜凋万木红。

土丁相打话,似笑白头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游君山二首(其一)

浅水停舟楫,轻衣渡石关。

烟光浮晚峒,云影出秋湾。

寺古佛亦古,僧闲犬更闲。

落霞连老树,霜叶斗红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游君山二首(其二)

老眼看山惯,羸躯渡险难。

日低啼鸟倦,霜重野花残。

落叶随风舞,浓烟锁涧寒。

不愁归路晚,天际有飞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