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扬州登平山堂二首(其二)

平山堂上草芊绵,学士风流五百年。

往事难追嘉祐迹,閒情聊试大明泉。

隔江秀色千峰雨,落日平林万井烟。

最是登临易生感,归心遥落片帆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文徵明在扬州平山堂的所见所感。首句“平山堂上草芊绵”以细腻之笔勾勒出平山堂的自然风光,草色葱郁,生机勃勃,为全诗奠定了清新雅致的基调。接着,“学士风流五百年”一句,将历史的厚重与人文的韵味融入其中,暗示平山堂作为文化地标的历史价值和人文气息。

“往事难追嘉祐迹,闲情聊试大明泉”两句,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当下闲适生活的品味与享受。嘉祐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年号,此处借指平山堂曾有的辉煌历史;大明泉则可能是诗人所试饮的水,象征着当下的生活情趣。

“隔江秀色千峰雨,落日平林万井烟”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雨中的千峰与落日下的平林、炊烟,构成了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最后,“最是登临易生感,归心遥落片帆前”表达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归心似箭,仿佛在遥望那即将起航的片帆,寓意着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文徵明对自然、历史、人生的独特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山水、人文、历史的深厚情感和审美追求。

收录诗词(820)

文徵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壁(或作璧)。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 字:徵明
  • 籍贯:因先世衡山
  • 生卒年: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相关古诗词

还家志喜

绿树成阴径有苔,园庐无恙客归来。

清朝自是容疏懒,明主何尝弃不才。

林壑岂无投老地,烟霞常护读书台。

石湖东畔横塘路,多少山花待我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李少宰杭中丞刘柴二光禄置酒

冠盖雍容总卧龙,清时吏隐大江东。

黄花初过重阳节,白发来邀栗里翁。

岂有声名惊四海,解忘形迹荷诸公。

浮尘不到清樽畔,举扇无劳障北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赵丽卿侍御邀游冶城

落水萧萧带远空,冶城高处见秋风。

重将白发游江左,依旧青山似洛中。

有客樽前谈梦鹿,何人天际慕飞鸿。

荒墩寂寞埋秋草,犹自风流忆谢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徒步至宝光寺

布袜青鞋短褐衣,酒樽诗卷一僮随。

白头自笑曾供奉,徒步谁怜老拾遗。

五亩喜闻粳稻熟,重阳还恨菊花迟。

松寮竹谷逍遥地,时有山僧乞小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