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岸

晓色兼秋色,蝉声杂鸟声。

壮怀销铄尽,回首尚心惊。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早晨的景色融合了秋天的色彩,蝉鸣声混杂着鸟儿的叫声。
豪情壮志仿佛都被消磨殆尽,回过头来仍然感到心惊胆战。

注释

晓色:早晨的光线。
兼:同时包含。
秋色:秋天的景色。
蝉声:蝉鸣声。
杂:混合。
鸟声:鸟儿的叫声。
壮怀:豪迈的心情。
销铄:消磨,消耗。
尽:完,殆尽。
回首:回头看。
尚:还,仍然。
心惊:心惊胆战。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昔日壮举和豪情的追忆与感慨的诗句。从字里行间,可见诗人苏轼在描述早晨的景象时,既有自然界的景色(晓色兼秋色),也有生动的声音描写(蝉声杂鸟声)。这些细腻的笔触,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也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埋下伏笔。

"壮怀销铄尽,回首尚心惊"两句,则是诗人的个人情感流露。"壮怀"指的是年轻时的雄才大略和豪迈情怀,而"销售铄尽"则意味着这些壮志与激情随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消散。"回首尚心惊"表达了诗人在回顾往昔时,那些曾经让他感到震惊或自豪的记忆,虽已过去,但在心中仍留有余悸。

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逝去、壮志未酬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苏轼个人性格中的豁达与自嘲,从而深化了整首诗的情感色彩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己未十月十五日,狱中恭闻太皇太后不豫,有赦,作诗

庭柏阴阴昼掩门,乌知有赦闹黄昏。

汉宫自种三生福,楚客还招九死魂。

纵有锄犁及田亩,已无面目见丘园。

只应圣主如尧舜,犹许先生作正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不许成服,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故作挽词二章(其一)

巍然开济两朝勋,信矣才难十乱臣。

原庙固应祠百世,先王何止活千人。

和熹未圣犹贪位,明德虽贤不及民。

月落风悲天雨泣,谁将椽笔写光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