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圣明的君主如同春天照耀万物,我这愚昧的小臣却只能自寻灭亡。
寿命未满百岁就先偿还债务,家人无依无靠更使我心忧。
无论何处青山,都可成为我埋骨之地,每当夜雨,我独自感伤。
今生与你结为兄弟,又约定来世未了的情缘。

注释

圣主:比喻非常英明的君王。
愚暗:形容自己的愚蠢和昏庸。
亡身:指失去生命或陷入困境。
偿债:指偿还所欠下的责任或罪过。
十口:泛指家人。
累人:使人为难,增添负担。
青山:象征永恒和宁静,常被用来寄托死后的情感。
埋骨:指安葬死者。
伤神:指情感上的痛苦。
今世:指现在这一世。
来生:指死后或未来的另一世。
未了因:未了结的缘分或情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在遭受政治打击、身陷囹圄的痛苦与无奈,以及对亲人的牵挂和关切。

"圣主如天万物春" 一句,通过对君主比喻为自然界之主宰,以此来表达一种宿命论的悲观情绪,即便是至高无上的君王,也无法改变个体命运。"小臣愚暗自亡身" 表示诗人对于自己的处境感到无力和迷茫。

接下来的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反映了诗人对家族未来命运的担忧,感叹生命短暂,而家中人口众多,无依无靠的现实给予他沉重的心理负担。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神"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死亡可能性的平静接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寂与哀伤的情怀。

最后,"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通过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缘分的希望,抒写了一种超越现实苦难的心灵寄托。

整首诗充满了悲凉、无奈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是苏轼在困境中的一次心灵呐喊。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二首(其二)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惊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己未十月十五日,狱中恭闻太皇太后不豫,有赦,作诗

庭柏阴阴昼掩门,乌知有赦闹黄昏。

汉宫自种三生福,楚客还招九死魂。

纵有锄犁及田亩,已无面目见丘园。

只应圣主如尧舜,犹许先生作正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不许成服,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故作挽词二章(其一)

巍然开济两朝勋,信矣才难十乱臣。

原庙固应祠百世,先王何止活千人。

和熹未圣犹贪位,明德虽贤不及民。

月落风悲天雨泣,谁将椽笔写光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十月二十日,恭闻太皇太后升遐,以轼罪人,不许成服,欲哭则不敢,欲泣则不可,故作挽词二章(其二)

未报山陵国士知,绕林松柏已猗猗。

一声恸哭犹无所,万死酬恩更有时。

梦里天衢隘云仗,人间雨泪变彤帷。

《关雎》、《卷耳》平生事,白首累臣正坐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