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其二)次韵

休卧元龙百尺楼。眼高照破古今愁。

若不擎天为八柱,且学鸱夷,归泛五湖舟。

万里西南天一角,骑气乘风,也作等闲游。

莫道玉关人老矣,壮志凌云,依旧不惊秋。

形式: 词牌: 定风波

翻译

不要在那元龙百尺高楼躺卧,目光远大能照亮古今的忧愁。
如果不做支撑天地的八根柱子,那就学学范蠡,泛舟五湖享受生活。
在遥远的西南天空的一角,驾驭着气概和风,也能当作寻常的游玩。
别说我已老去玉门关,壮志依然如云,面对秋天也不觉惊慌。

注释

元龙:指陈登,三国时人,有壮志,曾登上百尺楼观天下事。
愁:指人生的忧虑或历史的沧桑感。
鸱夷:古代一种皮囊,范蠡曾乘舟隐退,此处借指隐居生活。
五湖舟:泛指江湖,象征隐逸的生活。
万里西南:形容极远的地方,这里可能象征边疆。
骑气乘风:形容豪迈的气势,如同驾驭风云。
玉关:古代边关,这里代指边疆地区。

鉴赏

这首宋词《定风波·其二》是京镗所作,他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一位不凡的人物形象。首句“休卧元龙百尺楼”,借东汉名士陈登(字元龙)的典故,表达主人公不愿庸碌度日,而是有着高远的志向和视野。“眼高照破古今愁”进一步展现了他的胸襟,他的目光穿透时空,无所畏惧。

接下来,“若不擎天为八柱,且学鸱夷,归泛五湖舟”表达了主人公的壮志,他要么承担起国家重任,要么选择隐逸江湖,都显示出他的决断与洒脱。词人以“万里西南天一角”描绘广阔的天地,主人公意欲乘风破浪,任意东西,视万里江山为寻常游历之地。

最后两句“莫道玉关人老矣,壮志凌云,依旧不惊秋”点明主题,即使身处边关,年华渐老,但他的壮志豪情依然如昔,不因岁月而减,不畏艰难,保持着昂扬的精神风貌。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豪迈气概和人生哲理的词作,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英雄主义情怀。

收录诗词(46)

京镗(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并引

绣天锦地,浣花溪风物,尤为奇绝。

无限兰舟相荡漾,缯彩重重装结。

冀国遗踪,杜陵陈迹,疑信俱休说。

笙歌丛里,旌旗光映林樾。

自笑与蜀缘多,沧浪亭下,饱看烟波阔。

屡疏求归才请得,知我家山心切。

已是行人,犹陪佳客,莫放回船发。

来年今日,相思惟共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次宇文总领游北湖韵,并引

郎闱夙望,问何因袖手,双流溪畔。

忆昔班行曾接武,今喜一尊同泛。

骥枥难淹,鹏程方远,大器成须晚。

等闲访我,又惊云雨分散。

最是游子悲乡,小人怀土,梦绕江南岸。

楚尾吴头家住处,满目山川遐观。

归兴虽浓,俞音尚閟,此地非贪恋。

东西惟命,去留迟速休管。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次洋州王郎中韵

文章太守,问何事、犹带天庭黄色。

上界一时官府足,聊下神仙宫阙。

剖竹新游,握兰旧梦,此意谁人识。

千军笔阵,争先曾夺矛槊。

好是万里相逢,一尊同醉,倾吐平边策。

聚散人生浑惯见,莫为分襟呜咽。

借箸机筹,著鞭功业,只合从君说。

明朝回首,天涯何处风月。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七夕,是年七月九日方立秋

扪参历井,恰匆匆三见,西州七夕。

怪得骄阳回避晚,犹去新秋两日。

天上良宵,人间佳节,初不分今昔。

夜来急雨,洗成风露清绝。

因念万里飘零,君平何在,谁识乘槎客。

插竹剖瓜休妄想,巧处那容人乞。

院宇初凉,楼台不夜,漫说经年隔。

引杯长啸,醉看天地空阔。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