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色际阴霾,灯青谢客斋。
梧桐生静思,络纬动秋怀。
小酌宁辞醉,清言不厌谐。
谁怜何水部,吟苦怨空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新秋雨夜西斋文会》,描绘了夜晚阴霾笼罩下的文人雅集场景。首句“夜色际阴霾”渲染了秋雨连绵的暗淡气氛,次句“灯青谢客斋”则写出灯光微弱,主人以青灯相待,显得颇为清冷。接着,“梧桐生静思”借梧桐在风雨中的摇曳,寓含诗人心中的深沉思绪,而“络纬动秋怀”则通过纺织娘的鸣叫,触动了诗人的秋日离愁。
诗人面对这样的环境,选择“小酌宁辞醉”,愿意借酒浇愁,寻求片刻的麻醉。他享受与朋友“清言不厌谐”的交谈,即使话题可能触及到人生的苦涩。最后两句“谁怜何水部,吟苦怨空阶”,诗人自比唐代诗人何逊,表达出自己吟诗作赋的辛劳和无人理解的寂寥,只能对着空阶诉说哀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展现了诗人新秋雨夜的孤独心境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与深沉。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露柘林初静,烟梯不复收。
春蚕吐丝足,工女忌寒休。
翠薄时方献,清泉绪未抽。
闺中能自巧,绣作玉钗头。
挑笋春雷后,晴坡过雨时。
何言江外早,已比洛阳迟。
园客自偷卖,主人那得知。
徒令养新竹,待与作藩篱。
新雷岁旦发声严,冰管寒销细滴檐。
花甲将看枝上坼,蛇鳞不复地中潜。
黄河分派来应早,白首归朝意自恬。
强欲拟君为秀句,便无才思似江淹。
北望直百里,峨峨千仞青。
断虹迎日尽,飞雨带龙腥。
阴壑烟云畜,阳崖草木灵。
登临终不厌,时许到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