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山中古寺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禅意。首联“重寻古寺过前村,云隐钟声竹隐门”以“重寻”二字开篇,透露出对古寺的熟悉与向往,接着通过“云隐钟声竹隐门”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幽静神秘的氛围。颔联“泉水在山清㶁㶁,斜阳隔岭雨昏昏”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自然景色,泉水潺潺,斜阳隐约,雨雾朦胧,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画面。
颈联“三千弟子观空阁,十二因缘祇树园”则转而描绘了古寺内的景象,三千弟子可能象征众多的修行者,空阁与祇树园则是佛教寺院常见的建筑与景观,暗示了古寺的历史悠久和宗教氛围。尾联“爱听僧雏念鹙子,初招小乘已忘言”表达了诗人对僧侣诵经的深深喜爱,以及在佛法的引领下,心灵得到净化,言语变得多余,达到了一种超越语言的领悟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古寺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在此境遇下的心灵感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自然与禅宗精神的深刻探索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