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蔡武伯所藏荆公砚

兽面鼎足奔回互,中有润泽比雨露。

当年曾出富国疏,老子平生用心处。

帝谟商颂周六典,刻画声形劳解诂。

至今文字与风骚,一一相辉炫缃素。

如闻四海失枝梧,可憾诸公欠调护。

谁令天乎遽如许,可是石也能无预。

陈玄同归蒋山路,亦使高人野僧觑。

若为持入定林中,应有明云入天柱。

吾乡风流蔡夫子,匣而藏之美无度。

君不见公乡后进陆象山,作祠堂记馀千言,直欲百世俟圣贤。

惜哉不得铭此砚,使我失意心惘然。

形式: 古风

翻译

兽面鼎足的器物来回互动,其中蕴含的光泽如同雨露滋润。
它曾是富国之策,体现老子一生的心血。
帝制的智慧、商颂和周礼的典范,都刻在其上,解说其声音和形象。
直到今日,文字与诗篇仍在这上面闪耀,如同在黄绢白纸上熠熠生辉。
仿佛听到四海失去了支柱,令人遗憾各位未能妥善保护。
是谁让天意变得如此,难道石头也有预谋?
陈玄同回归蒋山路,也让高人和野僧为之瞩目。
如果能带入静谧的森林,定会引来明净的云彩照耀天柱。
我家乡的才子蔡夫子,珍藏这物件毫不吝啬。
你没听说吗?陆象山在家乡为他建祠堂,留下千言记录,期待百世后圣贤出现。
可惜不能在这砚台刻下铭文,让我心中失落,思绪纷乱。

注释

兽面鼎足:形容器物形状奇特,兽面象征神秘或尊贵。
润泽:光泽滋润。
富国疏:有利于国家的策略。
老子:古代哲学家,此处可能指智慧象征。
帝谟商颂周六典:皇帝的决策、商朝和周朝的典章制度。
刻画声形:雕刻出声音和形象。
解诂:解释和解读。
缃素:泛指古书或纸张。
失枝梧:失去支撑,比喻国家或社会支柱的缺失。
欠调护:缺乏照顾和维护。
天乎遽如许:天意为何如此突然。
石也能无预:连石头也似乎有所预谋,暗示背后有不为人知的力量。
陈玄同:历史人物,可能与后文‘高人’相对照。
蒋山路:地名,可能与陈玄同有关联。
定林中:寂静的森林。
蔡夫子:蔡姓学者,可能指蔡襄。
陆象山:南宋哲学家,以其学问著称。
铭此砚:在砚台上刻字铭记。
失意心惘然:失落和困惑的心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文璞对中国古代名臣王安石荆公砚的赞美之作。诗中通过描绘荆公砚上的兽面鼎足图案,象征着王安石的政绩和智慧,将其比喻为润泽的雨露,暗示其对国家的贡献。诗人提及王安石的经济政策(富国疏),并赞扬他的治国理念与古代典籍相符,对后世影响深远。

诗中还表达了对砚台失传的遗憾,以及对蔡武伯收藏此宝的赞赏,将荆公砚视为风流人物的象征。诗人以陆象山为例,强调了对圣贤的敬仰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未能铭刻此砚的失落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对历史人物和文物的敬仰之情,以及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收录诗词(261)

周文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濑上怀古

古寺閟岑郁,空梁悬斋鱼。

神坐既攲仄,德容亦饥虚。

先生贫有命,山僧乐无馀。

长安满市花,匹马吟九衢。

寥寥北邙山,而谁噫荒墟。

岂有先生者,不如山僧欤。

盲风振苕华,重露落芙蕖。

何当醉尉归,方坐钓水隅。

形式: 古风

赠苏召叟

句容县古寺,壁有道玄笔。

晃晃缨络躯,渺渺烟雾质。

一堵最光怪,朱泥久堙郁。

泥去墨亦尽,惨淡意都失。

恨不还其人,加巾急鞭抶。

毁弃加弗敬,请论如汉律。

罗汉院塔影,颠倒难致诘。

稗书志海翻,此理殊未必。

今君所归路,正向此中出。

况有吊古才,仰天痛呼屈。

勿称荒唐言,析理资按述。

其馀传播咏,淋漓满箱帙。

栖霞者悲壮,茅洞者清逸。

珍题倘相命,当第为甲乙。

形式: 古风

赠相士丁日宣

张公谓余可神仙,薛颠谓余可英杰。

丁生谓二皆无成,世间安有此奇绝。

麒麟阁上冠貂蝉,龙虎鼎内治大丹。

兴来一笑扫燕□,回首已自升云端。

何如只向松江渡,杨柳影边茅屋住。

卧看苍虬挟白云,卷取秋涛过江去。

形式: 古风

赠赵子野歌

与君虽为外兄弟,语话寻常见肝肺。

自从不见半年馀,每望吴云辄流涕。

蘋溪松江同一波,半年不见当奈何。

长安市上相就处,弟能起舞兄能歌。

兄今赐第南薰殿,满戴宫花上林宴。

弟归便著堕游冠,他时山中傥相见。

吴王台畔杨柳黄,吴姬对坐调丝簧。

阿兄自对吴云坐,呼弟不来应断肠。

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当使蛮奴月下吹,此时此夜须相忆。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