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译经院同文轩

有书无异文,有车无异轨。

贝多得旁行,白马来万里。

清轩延高僧,一岁译几纸。

译罢坐焚香,庭草洒寒水。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翻译

书籍没有不同版本,车辆没有不同轨道。
贝多罗智慧独特,白马来自远方千里迢迢。
清雅的书房邀请高僧,一年翻译多少篇章。
翻译完毕后,他静坐焚香,庭院草叶上洒落寒水。

注释

书:指书籍。
轨:轨道。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清轩:清静的书房。
高僧:德高望重的僧侣。
译:翻译。
纸:古代的书写材料,此处泛指文献。
焚香:点燃香料,表示虔诚或静心。
寒水:寒冷的露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诗人梅尧臣对译经院的观察和感慨。首句“有书无异文,有车无异轨”强调了统一与和谐,意指翻译经书时文字虽多样,但内容核心一致,如同车辆虽形制各异,但轨道相通。接下来的“贝多得旁行,白马来万里”借用了佛教典故,以“贝多”象征佛法广博,“白马来万里”形容佛法传播之远,形象生动。

“清轩延高僧,一岁译几纸”写出了译经院的清净环境和僧人们勤奋翻译的工作,一年能翻译出许多篇章。“译罢坐焚香,庭草洒寒水”则描绘了翻译结束后僧人静坐焚香的场景,以及院中庭草在寒水中摇曳的宁静画面,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寂寥的氛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译经院的日常活动,赞美了僧人们的学问与贡献,同时也流露出对佛法传播深远的敬仰之情。梅尧臣的笔触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僧侣们辛勤工作的敬佩。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题陈宰戏綵亭

仕宦固已美,及亲此其难。

况慕五綵戏,而奉兴居安。

翁喜君亦喜,翁餐君亦餐。

嗷嗷园中禽,口哺心违丸。

邑大岁幸稔,众赖仁政宽。

还思彼赤子,如恐君不欢。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题姑苏豹隐堂

青山崔巍藏古基,文豹不见空断碑。

华堂重构犹隐雾,地今易主还好奇。

欲邀明月一去饮,常娥将悔出海迟。

溪边少年意气在,来往只借白鹿骑。

自称山人具肴酒,酒酣请我留此辞。

谪仙坟近何可问,当日无咏亦所疑。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满公僧录西明轩

赤萍才落邓林外,青铜半磨傍露明。

飞光斜入了不隔,坐卧一榻琉璃平。

西方古胡黄金质,贝叶传写乌行横。

谓晓此教居此轩,满壁图画遥峰生。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题嘉兴永乐院槜李亭

土化吴王甲,骨朽越王兵。

五月菖蒲草,千年槜李城。

蒲根蛙怒嚎,城中乌夜鸣。

吴越灭已久,客心空屏营。

落日孤亭间,悠悠钟磬声。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