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二)耰锄

锻金以为曲,揉木以为直。

直曲相后先,心手始两得。

秦人望屋食,以此当金革。

君勿易耰锄,耰锄胜锋镝。

形式: 古风

翻译

用金属打制弯曲的形状,把木头搓成笔直。
弯曲与笔直交替出现,心灵与双手才开始协调一致。
秦地的人们期待和平,用这来比喻战争。
你不要轻视农具,农具比兵器更能带来胜利。

注释

锻金:打制金属,可能指制作工具或武器。
曲:弯曲的形态。
揉木:搓木使直,可能指加工木材。
秦人: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这里泛指某地人民。
望屋食:比喻期待和平,安居乐业。
金革:泛指兵器,金指金属,革指皮革制成的甲胄。
耰锄:农具,主要用于耕田和除草。
锋镝:兵器的尖端,这里代指兵器。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深含哲理。"锻金以为曲,揉木以为直"两句表达了通过努力和技术可以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将硬的变软,将直的变曲,反映出作者对待事物态度的转换能力和智慧。"直曲相后先,心手始两得"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观点,说明只有在实践中领悟到事物的变化规律,才能同时掌握其直接和间接的性质。

接着的"秦人望屋食,以此当金革"一句,则是在比喻,意思是说古代秦国人民即使面对着远处的房屋也能预见到其中藏有美食,这里借以说明通过智慧可以洞察事物的本质和未来。"君勿易耰锄,耰锄胜锋镝"告诫读者不要轻视那些不起眼的农具,因为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具,在耕耘土地时,其作用甚至超过了锋利的剑戟。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强调了智慧与技术对于改变世界、洞察未来至关重要。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农业生产工具的重视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关怀。这不仅展现了王安石在文学上的造诣,更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三)袯襫

采采霜露下,披披烟雨中。

蒲茅以为友,短褐相与同。

勿妒市门人,绮纨被奴僮。

当惭边城戍,擐甲徂春冬。

形式: 古风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五)耘鼓

逢逢戏场声,壤壤战时伍。

日落未云休,田家亦良苦。

问儿今垄上,听此何莽卤。

昨日应官繇,州前看歌舞。

形式: 古风 押[麌]韵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四)台笠

耕有春雨濡,耘有秋阳暴。

二物应时须,九州同我服。

欲为生少慕,得此自云足。

君思周伯阳,所愿岂华毂。

形式: 古风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耒耜

耒耜见于易,圣人取风雷。

不有仁智兼,利端谁与开。

神农后稷死,般尔相寻来。

山林尽百巧,揉斲无良材。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