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大涌泉东小市头,川平土沃似中州。
谁欤筑屋溪山里,李也读书窗户幽。
懒觉郊行差自适,老于春事不相谋。
他时来问曹溪路,系马桥边更少留。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的田园风光,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这两句开篇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大涌泉旁的小市头处,河流平缓,土地肥沃,就像古代传说中的富饶之地——中州。这样的环境背景,为诗人的隐逸生活提供了一个美好的外在空间。
这里的“谁”字用得悠然自得,不仅是对某个特定人物的指代,而是一种泛指,是对所有愿意选择隐逸生活的人的一种致敬。"李"在此处可能是指诗中的主人公,即作者所仰慕的那个隐者“李秀才”。窗户幽深,显示了读书人对于知识和精神世界的追求。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之美的心境。诗人对外出游玩已经感到疲惰,不再为春天的繁华场景所动,而是更乐于安静地度过每一个春日。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相会情形。朋友将要离开,诗人提醒他注意前行的道路,并在桥边稍作停留。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友情和简单生活的珍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知识、自然和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不详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欲)。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十一年,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他不附己,谪居韶州十九年。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欲府。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名山胜景,游览殆
群山低首避乌龙,行道惊看翠倚空。
地设中原如此险,人无斗志若为功。
九重颇觉天门近,一卒能当蜀道雄。
细酌粉泉庵下水,泠然归去御刚风。
为问西园客,秋花馀几何。
敲门容剥啄,此老正婆娑。
十月为春酒,今年得子鹅。
举杯邀月罢,击缶仰天歌。
客槎飞过小金山,画栋参差杳霭间。
隐踏鳌头归月府,侧骑龙背出尘寰。
秋生弱水烟霞冷,春至蓬壶日月閒。
遥望严陵钓鱼处,十分全似落星湾。
辋川遥展右丞图,盘谷中藏李愿居。
龙睡潭深飞客棹,凤鸣枝老结吾庐。
但令蜡屐去前齿,安用鸱夷托后车。
西望子陵三十里,烟云来往问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