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鹊寄家人

鹊声喳喳宁有知,家人听鹊占归期。

物情固不等人事,尔意自惊思别离。

秋花粲粲正可爱,黄菊芙蓉开满枝。

春枫千树变颜色,远水静照红霞衣。

梧桐杨柳岂知数,沙步露冷银床欹。

新黄暗绿各自媚,烂漫未减春风时。

谁言秋物不可赏,人意自移随盛衰。

山田正冷酒味美,禾黍半收鸡雁肥。

霜梨野栗处处有,雪蜜荐口清香随。

乡园物物可想见,我意祇随魂梦飞。

家人未用占鹊语,应到归时春亦归。

形式: 古风

翻译

喜鹊的叫声嘈杂,谁能理解它的意图?家人倾听鹊鸣,猜测着归期。
世间万物的变化并不完全受人事影响,你的心情因即将分离而感到惊讶。
秋天的花朵鲜艳,尤其是菊花和芙蓉,盛开在枝头。
春天的枫叶变色,远处的水面映照着红霞,如同穿着红衣。
梧桐和杨柳怎能数得清,沙滩上的露水冷了,银白色的床榻倾斜。
新黄与暗绿的叶子各自展现魅力,绚烂如春风吹拂时。
有人说秋天的景色不值得欣赏,但人心会随着季节变迁而变化。
山间的农田虽然寒冷,但酒香四溢,谷物半熟,鸡鸭肥美。
霜梨野栗遍地皆是,雪蜜入口,清甜香气随之而来。
家乡的每一样事物都能勾起回忆,我的心只愿随梦境飞回。
不必再听鹊语占卜归期,当春天归来,你自然就会回家。

注释

鹊声:喜鹊的叫声。
占归期:预测归来的日期。
人事:人事变迁。
尔意:你的心情。
秋花:秋天的花朵。
烂漫:色彩绚丽。
秋物:秋天的景物。
山田:山间的农田。
雪蜜:雪中的甜蜜果实。
魂梦:梦境。
归时:回家的时候。

鉴赏

这首宋朝曾巩的《听鹊寄家人》描绘了诗人听到喜鹊叫声引发的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鹊声喳喳宁有知”,以喜鹊的鸣叫象征远方的讯息,引发对家人的牵挂。次句“家人听鹊占归期”,写家人通过鹊鸣猜测诗人的归期,流露出期待与期盼。

“物情固不等人事”暗示世事变迁,而亲情永恒,“尔意自惊思别离”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离别之苦。接下来,诗人借“秋花”、“黄菊”、“春枫”、“远水”等意象,展现了季节更迭中的美丽景色,但美景中仍寄托着思乡之情。

“新黄暗绿各自媚,烂漫未减春风时”描绘了丰收的景象,暗示家乡的富饶和温暖。然而,“谁言秋物不可赏,人意自移随盛衰”又揭示出诗人对时光流转、人事无常的感慨。

最后,诗人以“山田正冷酒味美,禾黍半收鸡雁肥”描绘家乡的田园生活,以及“霜梨野栗处处有,雪蜜荐口清香随”对家乡美食的怀念。他告诉家人,虽然不能立即归乡,但心已随梦飞回,期待着春天的到来,那时归期自至。

整首诗情感真挚,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深深眷恋和对归乡的渴望。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李氏素风堂

丞相事唐室,独驰三绝名。

家世在图史,诗书传后生。

即位逮流泽,出令箴辈惊。

岁暮营燕坐,高居遗世情。

翠竹带书幌,青山临酒觥。

已使襟韵适,况闻吟诵声。

自可化乡里,岂唯门户荣。

果有过庭子,颖然材思精。

抱璞已三献,惊人当一鸣。

风义故常在,兹堂非偶成。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李节推亭子

旴江郭东门,江水湛虚碧。

东南望群峰,连延倚天壁。

长林相蔽亏,苍翠浮日夕。

青冥窗户寒,居者非咫尺。

子初得从谁,有此烟雾宅。

燕坐远世喧,及门无尘客。

筑亭更求深,缓带聊自适。

时花笑婀娜,山鸟吟格磔。

家酿熟新樽,欢言命良席。

故已轻华簪,宁论珍拱璧。

我亦有菑田,相望在阡陌。

安得巾柴车,过从伫三益。

形式: 古风

芙蓉台

芙蓉花开秋水冷,水面无风见花影。

飘香上下两婵娟,云在巫山月在天。

清澜素砾为庭户,羽盖霓裳不知数。

台上游人下流水,柱脚亭亭插花里。

阑边饮酒棹女歌,台北台南花正多。

莫笑来时常著屐,绿柳墙连使君宅。

形式: 古风

谷隐寺

岘南众峰外,窅然空谷深。

丹楼倚碧殿,夐出道安林。

习池抱邻曲,虚窗漱清音。

竹静幽鸟语,果熟孤猿吟。

故多物外趣,足慰倦客心。

但恨绁尘羁,无繇数追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