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过徐山玉吴仲退来会宿别后作寄

扶舆蹋残照,怀人度青林。

一笑得二妙,坐看西月沉。

短烛摇古碧,华樽湛芳斟。

高歌击唾壶,琅琅出商音。

东风行空山,和以苍松吟。

飘飖洞庭乐,要渺南薰琴。

天地空阔远,岁晚谁知心。

相对成浩叹,忘言拥单衾。

东方忽已白,握别西山阴。

违离未云远,怀思一何深。

常恐蕙帐空,此乐难重寻。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在夕阳下漫步,心中怀念着人,穿越青翠的树林。
欢笑中得到两种美妙,静坐观赏西边的月亮下沉。
短小的蜡烛摇曳着古色的光芒,精致的酒杯盛满芬芳的佳酿。
高声歌唱,敲击唾壶,清脆的歌声中流露出商调的旋律。
东风吹过空旷的山峦,伴随着苍松的低吟。
洞庭湖的乐章飘荡,如南薰琴的悠扬。
天地广阔无垠,年末时节,谁又能理解我内心的感受。
相对无言,只拥着单薄的被子,感叹不已。
东方天际渐白,告别西山的阴影。
虽然离别并未遥远,但思念之情却如此深切。
常常担心那幽静的蕙帐空荡,这样的快乐难以再次寻觅。

注释

扶舆:漫步。
怀人:怀念某人。
青林:青翠的树林。
一笑:欢笑。
短烛:短小的蜡烛。
华樽:精致的酒杯。
唾壶:古代饮酒时敲击的器具。
商音:古代五音之一,代表秋声。
苍松:老松树,象征坚韧。
飘飖:飘荡。
南薰琴:古代的一种琴。
浩叹:深深的叹息。
单衾:单薄的被子。
握别:告别。
违离:离别。
蕙帐:指幽静的居所。
重寻:再次寻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黎廷瑞在夕阳下漫步山林,怀念友人吴仲退的情景。他与友人在青林中相遇,共度欢乐时光,欣赏着西沉的明月。他们点燃短烛,对酌美酒,高歌壮志,歌声中流露出商调的韵味。东风吹过空山,伴以松涛,仿佛洞庭湖的乐章和南薰琴的旋律,显得空旷而深远。

诗人感叹岁月易逝,知己难觅,尽管分别不远,但心中的思念却深沉无比。他们相对无言,唯有拥被长叹,直至东方破晓,不得不告别西山。诗人担心这样的相聚之乐难以再次寻觅,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深深忧虑。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展现了宋人对友情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道傍儿

落日古道傍,依依闻哭声。

云是田舍儿,垂髫才九龄。

前母久已没,后母无复情。

饥寒夙所更,驱役不得停。

甫课南山樵,又督西畴耕。

早汲或至晏,夕舂恒达明。

曾何少懈怠,动辄遭笞刑。

斑斑肤无完,恍恍神不宁。

命也可奈何,怨辞安敢形。

但愿后母心,回慈念孤生。

迟我齿力壮,与母供使令。

余闻重叹息,为汝双涕零。

凭谁弦履霜,弹与汝母听。

形式: 古风

集陶句题吴雅翁心远堂

居止次城邑,性本爱丘山。

曲肱岂易冲,灵府长独閒。

秋菊有佳色,绿酒开芳颜。

羲农去我久,千里乃相关。

遥遥望白云,高操非所攀。

愿言蹑轻风,八表须臾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溪上桑叶萤食已既今年蚕事颇落寞

沿溪十亩桑,绿叶敷且腴。

朝采不盈筐,暮视唯空株。

乃知飞萤来,窃食无复馀。

汝饥既云餍,蚕饥当何如。

岂挟照书劳,我困正在书。

吃衣谚所笑,思炙计复虚。

僮奴日捕拾,囊献如囚拘。

尘编眊难睹,乾死气亦纾。

政尔可得尽,一笑清霜初。

清霜几时来,我亦寒无襦。

及时且封溉,勖哉为后图。

形式: 古风

鹏飞操

朝吾发兮海溟,夕吾抵兮天门。

鳞脱躯兮欲蜕,翮之起兮如云。

涛山涌兮雪浪,驾天风兮浩荡。

霓掩映兮霞蒸,倏横飞兮径上。

龙膢余兮凤来迎,帝下观兮环佩鸣。

逍遥游兮既极,澹河汉兮无声。

河汉无声兮有意,谁知之兮漆园吏。

桐之孙兮吏之魂,吏不语兮孙能言。

忘言兮且止,极吾思兮隐几。

春风菲菲兮杏坛花,春服翩翩兮沂水涯。

聊徜徉兮税驾,奚必之兮南华。

形式: 琴操